[微风]1978年,女知青李亚茹返城前夜,颤抖地揭开上衣对丈夫说:“今晚,再做最

千浅挽星星 2025-10-09 22:08:39

[微风]1978年,女知青李亚茹返城前夜,颤抖地揭开上衣对丈夫说:“今晚,再做最后一次夫妻吧!”随后抛下丈夫与女儿果断回城,42年后与女儿重逢,女儿的话却让她泪如雨下......   1978年,东北的天气非常寒冷,当时,知青返城的政策一公布,很多知青都看到了回城的希望,但政策有明确规定:优先安排未婚知青返城,已经结婚的知青原则上要留在当地。   这条规定让已婚且有一个三岁女儿的李亚茹陷入了困境,也让她和丈夫刘宝华面临着艰难的选择,刘宝华不甘心,去问生产队长能不能争取返城名额。   但他得到的回答却很坚决:必须按政策执行。在当时的大环境下,个人家庭的需求很难对抗政策要求。   与此同时,李亚茹在上海的家人不断写信催她回去,信里说她父亲病重,而且家里已经托关系给她找了一份街道工厂的工作,这份工作对李亚茹来说是个很好的机会。   一边是父亲的病情和回上海的前途,一边是在东北的丈夫和女儿,李亚茹被夹在中间不知该如何选择,以致于她常躲在被子里哭,好几次想写离婚申请,但笔握在手里却一直写不出字。   最后,李亚茹只能对刘宝华说一个善意的谎言:“我先回上海,等我安顿好了就回来接你们父女俩过去。”   听到妻子的话,刘宝华沉默地抽着烟,过了很久才说:“你想清楚就好。” 他的话里没有同意或反对,更多的是面对现实的无力。   第二天清晨,来接李亚茹去车站的拖拉机就到了,返城前一夜,李亚茹和刘宝华紧紧抱在一起,像是在做最后的告别。   那晚,女儿小芳醒了,哭着要妈妈,李亚茹不敢回头看女儿,她怕自己一回头就舍不得走,只能用力掐自己的手心直到手心出血,硬忍着眼泪上了拖拉机。   回到上海后,李亚茹的生活逐渐变好,她先进入了纺织厂工作,后来又通过上夜校学习调到了机关单位,之后,她再婚组建了新家庭,过上了安稳的日子。   但这种 “安稳” 总让她觉得少了点什么,女儿的哭声总会在她梦里出现,在上海街头看到和女儿年龄相仿的小女孩,她也总会忍不住多留意几眼。   而在东北鹤岗,刘宝华没有再结婚,一个人把女儿小芳养大,最初,他和李亚茹还通过信件联系,但后来因为李亚茹搬家、地址变更,两人慢慢失去了联系,对刘宝华来说,生活里只剩下照顾女儿的责任,以及对李亚茹的牵挂。   42年后,因为某些原因,李亚茹终于和女儿小芳重逢,见面时,母女之间没有李亚茹想象中的质问和争吵,更多的是泪水和拥抱。   小芳还告诉李亚茹两件事:第一件是父亲刘宝华一直在等她回来,第二件是小芳高中毕业时,刘宝华鼓励她报考上海的大学,还说 “你应该去看看你妈妈生活的城市”。   听到这些话,李亚茹才明白,那个沉默寡言的东北男人早就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并原谅了她当年的选择。   现在,李亚茹过着两地奔波的生活,每年都会在上海和鹤岗之间往返看望女儿一家,外孙女还教她用微信,祖孙三代的关系变得融洽又亲密。   主要信源:临安新闻网《上山下乡50年后,百余名知青重返白牛第二故乡》

0 阅读:418
千浅挽星星

千浅挽星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