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加拿大空军在东海上空执行追踪朝鲜船只任务时,遭到了中国空军苏-30和歼-16战机伴飞监视,中国空军的战机都挂载了实弹。 近日,多架来自美国及其盟友的军机在此空域鬼鬼祟祟地活动,它们打着执行“联合国任务”或“自由航行”的旗号,行抵近侦察、收集情报之实。 这些不速之客的阴影,一次次投射在中国领空的门槛之上,中国人民解放军始终保持高度警惕,严密监控着每一寸国土海疆。 对于这些意图不明、行踪可疑的目标,中国军机依法依规迅速升空,以专业、果决的姿态进行识别查证,并发出严正警告,予以坚决驱离。 但是,西方媒体却再次上演了熟悉的“倒打一耙”戏码,它们刻意忽略其军机挑衅在先的事实,大肆渲染所谓“中国军机危险拦截”。 企图将自身包装成无辜的受害者,将中国抹黑为“不专业”、“咄咄逼人”的一方,这种歪曲事实、混淆视听的操作,是其惯用的舆论战伎俩。 6日,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便成了这波舆论攻势的“传声筒”。 其在报道中言之凿凿地称,近期加拿大一架“极光”海上巡逻机(CP-140)在东海所谓的“国际空域”,执行联合国对朝鲜船只的制裁任务时,“多次遭到中国战机的拦截”。 表面上,他们是来执行联合国决议,监视有没有船只偷偷给朝鲜运油,但这套说辞,我们听着总觉得有点“挂羊头卖狗肉”的味道。 所以我国必然也是不会惯着他们,一架中国空军战斗机,开始了长达约30分钟的紧密跟踪与监视。这架中国战机的身影,对于“极光”的机组人员而言,已成为这片空域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 约半小时后,这第一架中国战斗机似乎接到了新的指令,它调整航向,迅速消失在远方的云层之中。 驾驶舱内的加拿大机组人员或许短暂地松了一口气,但他们很快意识到,这并非行动的终结,而仅仅是中场暂停。 几个小时的相对平静之后,真正的“硬菜”上桌了,另一架中国战斗机以更具压迫感的姿态现身,这一次,它机翼下携带的空空导弹在阳光下反射出冷峻的金属光泽,清晰可见。 刹那间,“极光”号机舱内的气氛骤然紧绷,所有机组人员迅速进入战备位置,肾上腺素飙升,他们知道,这次拦截的性质已经不同。每 个人各司其职,紧张地记录着这第二次、也是更具威慑力的拦截行动。 来者正是中国空军的王牌之一,歼-16重型战斗机,这款强大的双发多用途战机,以其卓越的机动性和强大的火力而著称。 只见它慢慢逼近,与庞大的“极光”巡逻机保持着令人窒息的近距离,这个距离被精确记录为仅仅四个机翼的宽度,不到200英尺(约60米)。 对于“极光”这样的螺旋桨大型飞机而言,歼-16高速飞行所带来的涡流已足以让其机身产生颠簸。 它没有开火,也没有做出真正危险的“桶滚”等动作,但其携带的实弹和逼近的态势,本身就是一个不容置疑的声明: 你们已闯入不容侵犯的空域,我们的耐心是有限的,具备随时将警告升级为行动的能力与决心。 冲突的另一个焦点,在于双方对“规矩”的理解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 加拿大说自己是奉了联合国的命令,可中方立马指出,联合国决议可没授权任何国家能打着这个旗号,跑到别国管辖的空域里搞军事侦察。 这就成了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中国的行动逻辑很简单,这里是我的防空识别区,你进来就得守我的规矩。 而加方的行为,实际上就是在挑战这个规矩的有效性,双方军机最近时只有60米,这个危险距离,正是两种规则主张的激烈碰撞。 这也不是他们第一次这么干了。2023年10月就发生过类似的事,当时加方还炒作说距离近到了5米。 你看,他们总喜欢把自己打扮成“受害者”,指责中方拦截“不专业”,可问题的根源是,是谁不远万里跑到别人家门口来挑衅的呢? 说到底,这事儿根本不是中国和加拿大之间的矛盾,背后站着的是更大的玩家,加拿大军机从哪儿起飞的? 琉球群岛的嘉手纳基地,那可是美军在亚太的重要据点,这个行动路线,本身就暴露了其配合美国亚太战略的意图。 所以,中国空军这次强硬的展示,主要“观众”恐怕不是加拿大的飞行员,而是华盛顿。 我们就是要通过这种方式清晰地告诉美国和它的盟友:在中国核心利益相关的区域,我们的决心和实力都在日益增长,不容试探。 最终,加拿大的这趟“军事冒险”尴尬收场,飞机掉头返航。 这也预示了一个趋势,随着歼-20、反隐身雷达这些装备越来越完善,域外国家想在中国周边“秀肌肉”,成本会越来越高,风险也会越来越大。 东海的上空,从来都不是谁想来就能来的“练兵场”! 信息来源:中华军事网
为了追赶中国的“霹雳”17超远程空空导弹,美俄在匆忙之下都拿出自己的“作品”。而
【12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