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给马克龙的时间真不多了! 2017年,不满40岁的马克龙以一匹“政治黑马”的姿态横空出世,在总统选举中以压倒性优势击败极右翼候选人勒庞,成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史上最年轻的总统。 彼时的他意气风发,带着“革新法国”的壮志豪情,被无数人寄予厚望,仿佛一颗注定照亮法国政坛的新星。谁能料到,短短8年光阴,这颗新星竟迅速黯淡,如今的马克龙深陷政治泥潭。 众叛亲离,支持率跌至15%的执政新低,留给这位总统的时间,似乎真的不多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法国总理勒科尔尼的闪电辞职。9月上旬,时任国防部长的勒科尔尼临危受命,接替因财政策略与议会分歧而下台的贝鲁出任总理。 可这位被马克龙寄予厚望的“救火队员”,上任仅仅27天就递交了辞呈,理由是“执政条件尚未成熟”“新政府组建不顺”。更有消息称,他实则是忌惮“朝小野大”的政治格局,未等展开施政便主动退缩。 最终成了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任期最短的总理,也沦为法国政坛的一场笑话。这已经是马克龙任内下台的第七位总理,半年内两任总理接连辞职的频率,让“总理”这个职位彻底成了烫手山芋,谁接谁倒霉。 法国政坛为何乱成这般模样?答案或许要从马克龙自己那场失败的“政治豪赌”说起。去年欧洲议会选举中,极右翼势力异军突起,这让一向以“中间派救世主”自居的马克龙坐立难安。 为了遏制勒庞领导的国民联盟扩张势头,他不顾执政党内部的反对声音,贸然宣布解散国民议会,提前举行议会选举。马克龙赌的是法国人的危机意识,以为左右翼会在极右翼的威胁下放下分歧、抱团支持他的复兴党,可现实狠狠给了他一记耳光。 选举结果出来后,复兴党不仅没能巩固优势,反而彻底失去了执政地位。左翼联盟“新人民阵线”以微弱优势登顶,复兴党退居第二,国民联盟紧随其后,形成了左中右三党各占约三分之一席位的“三足鼎立”格局。 这场豪赌让马克龙从“强势总统”沦为“跛脚总统”,此后的他想推动任何政策,都要在议会中艰难博弈,稍有不慎就会陷入僵局。2024年,前总理巴尼耶就因强行通过社会保障法案,成为1962年以来首位被议会通过不信任投票推翻的总理。 政治僵局直接拖累了国家治理。2025年10月,巴尼耶公布的财政预算草案引发轩然大波,这份计划开源节流600亿欧元以削减赤字的方案,既遭到左翼对“削减民生支出”的反对,也没满足极右翼“提高养老金、削减欧盟预算贡献”的诉求。 要知道,法国公共债务已占GDP的112%,2024年财政赤字预计达GDP的6.1%,若不采取措施,2025年赤字将飙升至7%,可即便财政危机迫在眉睫,各党派仍在为私利争执不休,预算草案迟迟无法落地。 民众早已对这种无休止的内耗忍无可忍。9月10日至12日,法国多地爆发大规模反政府示威,数十万人走上街头抗议财政紧缩政策,巴黎卢浮宫被迫关闭,铁路交通全面瘫痪。 疫情以来,法国民众生活品质持续下滑,乡镇医院大量倒闭,公立医院床位紧张,年轻人失业率居高不下,可马克龙政府却始终倾向扶持大企业,忽视财富二次分配,这些民生痛点成了压在民众心头的巨石。 雪上加霜的是,马克龙如今已是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在他最虚弱的时候,曾经最倚仗的旧部纷纷倒戈。前总理菲利普公开呼吁他提前辞职,直言“法国不能在危机中再拖延18个月”,应当“提前组织总统大选”。 实则反映出执政党内部对马克龙的彻底失望——连自己人都不愿再陪他硬撑,可见其处境早已岌岌可危。更致命的是,法国法律规定,只要国民议会58名议员或参议院35名议员联署,就能启动总统弹劾程序。 2024年马克龙就曾遭遇弹劾,仅因当时支持率尚有40%未过半才侥幸过关,如今支持率跌至15%,下台风险已陡然飙升。 内忧未平,外患又至。马克龙的困境,还与西方极右翼民粹主义的崛起紧密相连。 勒庞领导的国民联盟不仅主张贸易保护主义,还呼吁法国退出北约、建立自主国防,这种“反建制”的主张精准击中了民众对传统政治的不满,支持率持续攀升。有民调显示,若现在举行总统大选,勒庞极有可能击败马克龙,成为法国首位女总统。 他也想通过换总理打破僵局,可从阿塔尔到巴尼耶,再到勒科尔尼,七任总理如同走马灯般更迭,每一次换人都只是短暂平息争议,却解决不了“朝小野大”的根本问题。 现在的马克龙,就像坐在即将喷发的火山口上。对内,议会僵局难解,民生怨声载道,党内众叛亲离;对外,极右翼浪潮汹涌,国际格局动荡。他既无法破解财政赤字与民生改善的矛盾,也无力阻挡民粹主义的蔓延。 只能苦苦支撑,等着2027年总统大选的最终审判。可按照目前的态势,即便撑到任期结束,他大概率也会带着“最黯淡结局”黯然离场,马克龙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留给马克龙的时间真不多了! 2017年,不满40岁的马克龙以一匹“政治黑马”
不简单的幸福
2025-10-09 09:27:51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