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真正担心印度的,不是印度和美国联手,而是印度共产党上台。如果印共真的掌权,我们可能会见证另一个“中国崛起”! 很多人认为,印度与美国走得越来越近,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地缘挑战,但换个角度想,如果印度由共产党执政,且潜力完全释放出来,是否会更具颠覆性? 这就引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在喀拉拉邦的治理如此成功,为什么在全国大选中却越来越失利? 印共在喀拉拉邦的治理,绝非空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社会改造,印共学习了我们早期的经验,首先从根本上进行土地改革,西孟加拉邦将土地分给了1500万农民,结果粮食年均增长6%,贫困率也降低了36%。 在喀拉拉邦,他们直接立法限制地主权利,保障了农民的基本生活,经济基础稳了,喀拉拉邦的人均GDP达到了3300美元,远高于印度全国的2000美元,成绩可谓显著。 在财政方面,喀拉拉邦将一半的预算投入到医疗和教育上,这让当地的生活质量大幅提高,例如,他们为民众提供免费的CT和MRI检查,极大地提升了医疗保障。 结果喀拉拉邦的居民人均寿命达到了73.8岁,远高于印度全国的平均水平,婴儿死亡率也低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疫情期间,这种高效的早期检测和追踪能力,赢得了广泛的认可。 在教育方面,喀拉拉邦的识字率高达95%,而全国仍有四分之一的文盲,这里有超过5000个乡村图书馆,推动了文化下乡,效果显著。 同时喀拉拉邦在社会风气上的改造也颇为成功,尽管印度普遍存在重男轻女的文化偏见,但喀拉拉却达到了女多男少,女性地位的提高直接导致了谋杀率降至全印度最低。 这一切的成功背后,是党组织强大的基层渗透力,在喀拉拉邦,党内有接近百万的党员和10万个党支部,确保了政策能够一执行到底,切实改善了民生。 可尽管有这些亮眼的成就,印共在全国范围内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印度教民族主义的崛起,让印共曾经惯用的阶级斗争话语,显得格格不入,甚至被冷落。 而且印共在经济改革上的犹豫不决,使得一些地方经济发展停滞不前,例如西孟加拉邦曾经执政34年,但由于未能及时进行经济改革,导致工业衰退,资本外流,最终被选民抛弃。 2019年,印共领导的左翼联盟在全国大选中只获得了可怜的7.44%的选票,几乎被淘汰,这反映了他们在全国范围内的衰败,也暴露了党内的分歧,党内的争论不断,究竟应该借鉴中国模式,还是走拉美左翼的道路,始终没有一个统一的思想。 虽然目前印共执政的邦只剩下特里普拉邦,但并非没有翻盘的可能,印度社会日益加剧的贫富差距,可能为印共提供了一个重新崛起的机会,如果能够更好地利用这种社会矛盾,他们或许能再次成为重要的政治力量。 如果真有那么一天,一个强大而友好的社会主义印度将成为我们的重要邻居,一个拥有14亿人口、潜力巨大的印度,若能激发出全部的潜能,配备核武器,并且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将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空前的竞争压力。 当然,印共内心深处有一个“印度特色社会主义”的愿景,他们一直与中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甚至多次派人来中国取经,印共对美国持反对态度,主张与中俄联手,这让他们在“全球南方”国家中扮演着重要的领导角色。 总的来说,印共的“喀拉拉邦悖论”展示了现代政治的复杂性:治理得好,并不代表就能赢得全国大选,虽然他们要重返权力中心的道路依然漫长,但只要印度的社会不公问题仍然存在,印共将始终是印度政坛中的一个变数。
中国真正担心印度的,不是印度和美国联手,而是印度共产党上台。如果印共真的掌权,我
笑看云烟
2025-10-08 23:46:46
0
阅读: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