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有两位亚洲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一位是坂口志文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另一位是北川进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这是全亚洲的骄傲,亚洲之光,名不虚传! 我在羡慕之余,也很好奇为什么他们获得诺贝尔奖如同家常便饭?背后的原因,细思极恐。诺贝尔奖的获奖成果是数十年研究的厚积薄发,体现了对基础科学长期主义的坚持。他们对基础科学研究非常重视,长期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让这些科学家可以心无旁骛的潜心研究。 科学没有捷径可走,没有弯道超车,科学精神的核心是“求真”,而非“求快”。有些人认为基础科学研究没有什么用处,不能马上创造价值,不像搞技术那样能赚大钱。其实无用之用,是为大用,每一次科学技术的巨大飞跃都是来源于基础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 有些人追求的是利用别人创造的原理快速开发有用的技术,在复制加引用的思维模式下,可能会产生急功近利、数据造假、论文灌水等行为。这样做只会长期跟在别人屁股后面模仿,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不可能站在世界科学的巅峰。 他们一年竟有两个诺贝尔奖得主,确实令人震惊,他们是怎么做到的?他们的经验和做法,是不是可以学习借鉴?
1993年的诺贝尔医学奖,本应发给中国科学家周芷,结果却颁给了与周芷合作的美国教
【5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