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强烈关注美方举动 据新华社消息,世界贸易组织6日至7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总理事会2025年度第四次会议。中方主动设置议题,呼吁世贸组织成员集体应对当前日益加剧的贸易动荡局势,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核心价值和原则。
日内瓦的湖面一如既往平静,但世界贸易组织总理事会会议室里的气氛却显得有些凝重。当中国代表主动走上发言席,将“应对贸易动荡”这个议题直接摆到所有成员面前时,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下意识地投向了美国代表团。
这不仅仅是一次常规的议程设置,更像是一次公开的点名,一种不加掩饰的强烈关注。中方此举的背后,是近期美方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贸易操作,这些操作正像涟漪一样,不断冲击着全球贸易这池原本就不再平静的湖水。
美国那边的一系列动作,比如打着“去风险化”旗号不断收紧的科技出口管制,或是像《通胀削减法案》那样用巨额补贴将产业链强行拉回本土的政策,名义上都是为了国家安全或经济健康,但实际上怎么看都带着浓厚的贸易保护色彩。
这些做法绕开了世贸组织的规则框架,用单边主义的“小圈子”替代了多边主义的“大舞台”。当一个又一个国家发现,自己辛苦建立的优势产业可能因为一纸行政命令就被拒之门外时,那种不安感是真实且普遍的。
这不仅仅是中美之间的博弈,更像是一场关于全球贸易规则是否还管用的压力测试。当中方在日内瓦发声时,它其实也是在替许多同样感到困惑和担忧的国家发声。
贸易动荡的加剧,并不仅仅是关税数字的增减,它更深层次地改变了全球商业的底层逻辑。过去几十年,企业们最关心的是效率和成本,供应链的布局像一张精密的全球网络,哪里最优就放在哪里。
但现在,“安全”和“政治正确”的权重被前所未有地拔高。于是,我们看到了“友岸外包”的兴起,看到了“小院高墙”的筑起,全球化的链条正在被人为地切割和重组。
这种重组带来的成本最终会由谁来承担?是消费者,是企业,还是那些深度融入全球体系、本就脆弱的发展中经济体?答案似乎不言而喻。
中方的呼吁,正是试图让大家重新思考这个根本问题:我们真的准备好为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碎片化的市场付出如此高昂的代价了吗?
这恰恰点出了当前多边贸易体制最脆弱的一环。世贸组织作为全球贸易的“宪法法院”,其核心价值在于非歧视、公平竞争和以规则为基础的争端解决机制。
可如今,这个“法院”最有权威的上诉机构已经停摆多年,规则的解释权越来越倾向于谁的“胳膊粗”谁说了算。
当中方在会上强调要维护“核心价值和原则”时,它实际上是在敲响警钟:如果大家都不再相信规则,都选择用实力说话,那么这个维系了全球经济几十年的基石,可能真的会从内部开始瓦解。
这并非危言耸听,当一个主要经济体可以随意将国内法凌驾于国际规则之上时,整个体系的公信力都在被侵蚀。
因此,中方在日内瓦的这次主动出击,可以被看作是一次战略性的防守。它不是在单纯地抱怨或指责,而是在尝试凝聚共识,重新激活多边主义这剂“解药”。
它试图让所有成员都意识到,贸易保护主义的“回旋镖”最终会伤到每一个人,没有谁能独善其身。这盘棋的下一步会怎么走?
是各国选择抱团取暖,共同修复和强化世贸组织,还是任由贸易集团化的“铁幕”缓缓落下,让世界走向一个分裂的未来?这个问题,或许没有简单的答案,但它已经实实在在地摆在了我们每个人的面前。
未来的全球经济格局,很可能就取决于今天我们如何回应日内瓦会议室里的这声呼吁。你觉得呢?世界贸易的未来,应该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