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发生的一起案例引发了关于智能辅助驾驶使用边界的热议,一名男子在饮用约 3 斤白酒后,试图依靠车辆的智能辅助驾驶功能行驶,最终在高速路上睡着,此事也让不少人对 “智驾” 功能产生了认知反思。 事情发生在 5 月 31 日深夜的雨夜,杭州高速交警通过监控发现,G4012 溧阳 — 宁德高速上有一辆新能源汽车开着双闪停在行车道,驾驶人在车内毫无反应。民警担心其突发疾病,破窗后才发现车内酒气浓烈,驾驶人姜某已陷入沉睡。据姜某交代,他当晚连喝两场酒后,打算前往岳母家,还想趁机试试新车的智能辅助驾驶功能,甚至心存侥幸觉得即便被查,也能辩解是车辆自行行驶。 经检测,姜某血液中酒精含量达 205 毫克 / 100 毫升,远超醉驾标准。最终,他因危险驾驶罪被判处拘役一个月,罚款 2000 元。而他口中的 “智驾”,在行驶中因他双手脱离方向盘、失去意识,触发了车辆安全机制,才逐渐减速停下,未造成更严重的事故。 这起案例暴露出部分车主对智能辅助驾驶功能的认知误区。对此,交警明确表示,目前市面上的 “智驾” 系统都还处于辅助驾驶阶段,并非真正的自动驾驶,驾驶人始终是车辆的操控者和责任主体。即便开启了辅助功能,“脱手脱眼” 的行为也绝对不可取,更不能成为酒后驾驶的 “挡箭牌”。 公安部相关专家也重申,我国在售车辆的智驾辅助功能多为 L2 级及以下,本质是组合驾驶辅助,需要驾驶人全程集中注意力、随时准备接管。像酒后开智驾能免罚、无证也能用智驾等说法,都是明显的认知错误。从法律层面讲,只要饮酒后启动车辆并行驶,无论是否开启辅助功能,都符合酒驾、醉驾的认定条件。 这起事件也给所有智能辅助驾驶车辆的使用者提了个醒:技术可以提供便利,但不能替代人的安全责任,把好方向盘、保持清醒状态,才是出行安全的根本保障。
浙江杭州发生的一起案例引发了关于智能辅助驾驶使用边界的热议,一名男子在饮用约3
和悌评汽车呀
2025-10-08 16:35:06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