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斯里兰卡为了印度得罪中国,要中国归还港口99年使用权,没想到看到违约金后又妥协了 汉班托塔,这名字对斯里兰卡而言,它可不是地图上一个普通的地名,而是几代人胸口一块搬不走、捂不热的巨石,压得人半夜醒来都得望着天花板叹口长气! 说起这港口,那真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命,在地图上,他的位置绝佳,扼守印度洋要冲,谁看了不眼馋?可真到了要动真格、掏银子的时候,周遭的“朋友们”却都忽然变得矜持起来。 印度把脸一沉,摆明了不乐意掺和;日本则远远躲开,作壁上观,到头来,还是中国真金白银拍了板,十几个亿的美金,像砸进深海里,噗通一声,浪花翻起又落下。 2010年,这汉班托塔港总算是轰轰烈烈地开张了。 崭新的码头地面能照出人影,泊位宽敞得能停下巨轮,硬件设施堪称一流,可问题也随之而来:远洋巨轮是来了,卸下的集装箱堆在岸桥下,却不知该往何处运。 放眼望去,港口后方是大片待开发的荒地,配套的厂房、仓库、物流中心,统统还停留在规划图纸上。至于想让司机、工人们吃口热乎饭?路边连个像样的餐馆都难觅踪影。 这港口,就像一座被抛在荒野中的华丽宫殿,气派是气派,却少了烟火气,少了能盘活它的人间脉络。 起初,所有人都做着美梦,盼着形势能像天上掉金条一样,财源滚滚而来,可冰冷的现实轻轻一碰,这美好的泡沫就“啪”地一声全碎了。 短短四年运营下来,账面硬生生亏空了3亿美元,港口的日常开销像个无底洞,电费、水费、人工费、维护费,每一项都张着大口。 斯里兰卡政府本就攥着那点紧巴巴的外汇储备,精打细算地过日子,眼看着这寄予厚望的“未来引擎”不仅没能创造财富,反而成了吞噬资金的巨大窟窿,任谁的心,都得凉到底。 宏伟的码头空对碧海,吊桥在咸湿的海风中静静锈蚀。没有配套的产业链,没有成熟的物流网络,远洋巨轮即便远远望见这座现代化的港口,也如同避开一座华丽的“海上鬼城”,不愿在此停靠。 汉班托塔港就这样日复一日地“晒太阳”,从国家经济的雄心之作,沦为了每年吞噬数亿美元财政的“黑洞”,这亏损无声却致命,持续抽干着斯里兰卡本不丰沛的国库。 2017年,斯里兰卡财政全面崩盘,如山的主权债务压得政府喘不过气,外汇储备一度枯竭到连最基本的进口贸易都难以维系。国家站在了破产的边缘。 为解这燃眉之急,甚至是“救命”之急,科伦坡的决策者们做出了一个痛苦却必要的决定:将汉班托塔港的运营权与99年的租约,一次性作价11.2亿美元,“典当”给了中方企业。 事实证明,这步棋走对了,中国企业接手后,港口很快扭亏为盈,还直接创造了上万个饭碗,间接带动了超过六万个就业岗位,这哪是陷阱,分明是根经济支柱。 可偏偏有人不这么看,邻居印度一直不舒服,总觉得中国在自家“后院”安了摄像头,担心港口有军事用途。 2019年,斯里兰卡政坛风云突变,新政府带着一股“亲印疏华”的明确姿态上台,迅速改写了科伦坡的外交脚本。 印度总理高调访问,车队在科伦坡的街道上引来围观,两国签署的协议从能源安全覆盖到国防合作,一时之间,媒体头条充斥着两国领导人握手微笑的画面,显得热火朝天。 印度如此积极,其战略考量不言自明,汉班托塔港,这个距离印度海岸线仅数百公里的深水良港,像一颗楔子,深深嵌在印度自视为后院的印度洋上。 新德里方面始终担忧,这个由中国企业运营的港口,会从一个商业项目“蜕变”为潜在的战略跳板,因此,通过经济与外交手段强化对斯里兰卡的影响力,成了印度的当务之急。 而斯里兰卡新政府,则是在内外交困中选择了这条外交转向之路。 国内,外债压力如山,外汇管制导致物价飞涨,不满的民众走上街头抗议;国际层面,他们试图借助印度的援助和经济合作来暂时喘一口气,这是一场精密的平衡术。 于是,中资运营的汉班托塔港99年租约,自然成了新政府的首要审查目标。年底,斯里兰卡外交部一纸信函发往中国大使馆,以“维护国家主权”这一无可指责的理由,正式提出要对合同进行全面审查。 中国的回应很简单:按合同办事。想单方面撕毁协议?可以,赔钱。合同里写得明明白白,违约方需要赔偿中方所有投入以及99年内的预期收益损失,这笔钱保守估计,超过100亿美元。 100亿美金是什么概念?2019年底,斯里兰卡全国的外汇储备只有区区76亿美元,还在不断缩水。拿什么赔?指望印度吗? 真到要掏真金白银的时候,印度的口头支持就显得特别苍白无力,根本没打算帮忙填这个窟窿。 现实的耳光,打得又快又响。上台还不到一个月,Gota政府的态度就来了个180度大转弯。他公开改口,称港口协议是“纯粹的商业行为”,不再寻求任何重新谈判。 信息来源:新华社 2024年通稿:斯里兰卡外交部声明称港口协议为“商业性质”。
2019年,斯里兰卡为了印度得罪中国,要中国归还港口99年使用权,没想到看到违约
乐天派小饼干
2025-10-08 15:53:1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