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停印度石油,法国闯下大祸,要审判中国船长,英媒对法军不惯着 法国这回可算在公海上玩了回大的。10月1日那天,法国特种部队在比斯开湾硬生生拦下一艘载着俄罗斯原油、正奔向印度的油轮。 油轮过后放了,但船长没那么走运——中国籍船长被单独传唤,要求2026年2月去法国出庭受审。这个操作,直接把法俄、中法、法印关系全搅进来,还被英国媒体拿来嘲笑了一番。 说白了,这事看着热闹,背后却像是法国自编自导的一场政治秀,雷声大、雨点小,反倒把自己弄得里外不是人。 法国干这事,表面上是打着欧盟制裁的旗号,实际操作起来多少有点“先斩后奏”。当天的主角叫“博拉卡伊”号,一艘挂着贝宁国旗的油轮,也被认作是俄罗斯“影子舰队”里的一员。 这船上装了11万吨俄罗斯油,终点站是印度。法国的理由说得挺“高大上”——涉嫌违反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还扯上了丹麦无人机事件。 可真搜查一圈,愣是没查出啥问题,最后10月3日就把油轮放了。油没扣成,法国这回把气撒在了中国船长身上,硬塞给人家一张传票,理由是“拒绝服从指令”,还让他明年去法国受审。 这事一出来,法国总统马克龙立刻给自己贴金,说这是“对俄制裁的重要行动”。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就是想在欧盟里树一把“对俄强硬”的领袖形象。 毕竟欧盟对俄制裁雷厉风行的样子,实际效果却让人尴尬,盟友内部还经常闹分歧。法国这回高调出手,既有点想给欧盟打打样,也有点给自己国内交差的意思。 可问题是,在公海上凭着欧盟自家定的规矩去拦别国油轮,这在国际法上说不过去。俄罗斯直接甩出“海盗”帽子,虽然话糙,但法国的操作确实站不住脚。 按照国际海事组织的规矩,公海可不是谁想拦就拦的,法国这回硬来,多少有点“霸王硬上弓”的意思。 法国这么一闹,不光俄国人不买账,印度也肯定不乐意。这油本来就是运给印度的,法国这一拦,直接影响了印度的能源供应。 印度现在对俄罗斯油的依赖可不是闹着玩的,法印又正好在军贸上有大合作,阵风战斗机那些订单,都是大买卖。 法国这波操作,搞不好连自家生意都得砸了。再说英国,媒体直接开嘲讽模式,说法国这波就是政治表演,油轮不敢扣,船长倒成了背锅侠。 英国人这话虽然酸,但也戳中了法国的软肋。欧洲制裁说得响,真要动手,谁都不想头一个吃螃蟹。法国硬着头皮上,结果虎头蛇尾,反倒成了笑柄。 法国的窘境还不止于此。俄罗斯已经放话,考虑“对等反制”,要是法国真敢动手,俄方不排除对法方商船和能源供应下手。 欧洲虽然天天喊要摆脱对俄能源的依赖,现实可没那么简单。俄油俄气停了,欧洲自个儿先要受罪。 法国这回算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既没抓到实锤,还把油轮放了,结果里外不是人。盟友看笑话,对手放狠话,印度生意也可能泡汤,这局怎么看怎么亏。 说到底,法国这次的“高光时刻”,最后全落在中国船长头上。法国要审中国船长,理由还是“拒绝服从指令”,可在公海上,船长的首要职责是保证船员和货物安全。 法国擅自登船,谁敢随便听你指挥?本职工作都顾不上了,让法国指挥还不乱套。再说,这种指控说到底就像“鸡蛋里挑骨头”,一旦真闹到国际法庭上,法国理都站不住。 法方这一招,更像是转移外界对其行动无果的批评,把锅甩给中国船长试试水,顺便看看中国怎么回应。 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船长大概率不会去法国出庭,这张传票十有八九最后不了了之,留下一堆外交烂账。 这事背后的后果还没完。对俄罗斯来说,西方越封锁,越逼着俄油往亚洲走,印度、中国成了新金主。俄国现在都琢磨着怎么走北极航线,避开西方的手伸得太长。 对全球航运来说,法国这回开了个危险头。如果以后各国都学法国,谁不顺眼就上公海拦船,那全球贸易秩序还怎么维护? 保险公司、航运公司都得提心吊胆,海上运输的风险直线上升。这一点,业界媒体和行内人早就敲过警钟。 看下来,法国这波操作,最后成了一场“演砸的表演”。政治意义大于实际效果,反倒把自己原本的“海洋大国”名声砸了,还让人怀疑法国到底是不是还在遵守国际规则。 世界看在眼里,对法国的“选择性执法”印象直线下降。公海本来就不该成谁家的自留地,法国这回自作聪明,弄巧成拙,国际信誉反倒打了折。 这也算是给全球提了个醒,单边主义和强制干预,解决不了大国之间的根本矛盾,只会让世界规则更乱、更碎片化。法国要是再这么玩下去,怕是在国际航运的话语权上,连累自个儿一步步边缘化。 这场法国主导的“截油风波”,最后不但没捞到实际好处,还让世界看清了一个道理:谁要是只会玩“政治秀”,到头来只能把自己困在舞台中央,台下观众却全在看笑话。 参考资料:英国媒体《旁观者》
法国扣押的俄罗斯油船,没想到船长和大副都是中国人;目前法国官方彻底陷入麻烦——进
【5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