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发现不对劲了?   除了稀土以外,中国手里还有一张王牌没用,那就是美国的医药

青橘小罐 2025-10-07 15:46:20

美媒发现不对劲了?   除了稀土以外,中国手里还有一张王牌没用,那就是美国的医药供应链。这张医药牌才真叫致命,美国的救命药原料几乎全攥在咱们手里!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美国人数千万人的救命药,源头其实攥在咱们手里,以前大家总说稀土是 “工业维生素”,可医药原料这东西,直接连着人的生死,这张牌要是真动起来,可比稀土的冲击力大多了。   先说说美国的医药供应链有多依赖中国,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医药市场,可自己早就不怎么生产原料药了。   FDA 的报告显示,美国本土只生产 12% 的原料药,剩下 88% 全靠进口,连销售额前百的药品里,83% 都没有本国原料供应源。   这事儿得从几十年前说起,那时候欧美国家环保压力越来越大,原料药生产又脏又耗能,人工成本还高,他们就把这些 “苦活累活” 转移到了中国、印度这些国家。   中国靠着持续的技术投入,把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提了上来,慢慢就成了全球原料药的 “顶梁柱”,现在承担着全球约三分之一的原料药供应。   抗生素和化疗药的依赖尤其严重,美国医院里最常用的青霉素、头孢这些抗生素,原料几乎全靠中国。   之前有次浙江一家药企因为数据问题被 FDA 警告,可最后也没敢真处罚,就因为这家企业牵扯到 15 种癌症药物的供应,美国根本不敢断供。   化疗药就更关键了,那些能杀死癌细胞的活性成分,生产工艺复杂,纯度要求极高,差一点点杂质就可能出人命。   中国企业经过二三十年的打磨,在纯度把控上做到了全球顶尖,美国药企试过找印度、越南替代,可要么纯度不达标,要么成本涨得离谱,最后还是得回头找中国。   更要命的是美国医药行业的 “零库存” 模式,为了降低成本,美国药企大多不存原料,需要的时候才从中国采购,这就导致一旦供应出点问题,72 小时内就能断供。   2025 年就出过一次险情,因为关税问题,中国原料药出口一度受限,美国立马有 200 多家医院收到警告,抗抑郁药和抗生素库存眼看就要归零,仿制药巨头山德士直接坦言 “短期内根本离不开中国原料”。   那时候美国才真正慌了,平时总喊着 “制造业回流”,可真到了救命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医药供应链早就成了“空中楼阁”。   美国不是没想过摆脱依赖,可谈何容易,找印度替代?印度的原料药产能只占全球 15%,而且 FDA 检查的不合格率高达 37%,谁敢用在救命药上?   越南更别提了,产能才 8%,连美国的零头都不够。   中国能牢牢抓住这个话语权,靠的可不是运气,是实打实的产业实力,从上世纪 90 年代海正药业拿到首个 FDA 证书开始,中国药企就一步步打入国际市场。   现在中国企业手里有 3539 个美国 DMF 证书,占美国总数的 13.4%,在欧洲也拿了 1186 个 CEP 证书,这些都是国际市场认可的“质量通行证”。   而且咱们不只是做简单的原料加工,现在很多企业都开始往产业链下游走,搞 CDMO 业务,从药物研发到商业化生产全链条服务,把优势抓得更牢了。   在全球化时代,谁掌握了关键产业链的核心环节,谁就有主动权,医药供应链更是如此 —— 毕竟没人能跟生命过不去。   从国家角度看,中国在医药原料领域的优势,本质是 “产业升级” 的必然结果,咱们一开始也是从低端加工做起,后来慢慢投入研发,解决了 “卡脖子” 的技术难题,才走到今天。   现在中国药企还在往高端走,比如九洲药业已经能为全球仿制药企业提供专利过期药物的全流程服务,这就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变。   这种优势带来的不仅是话语权,更是对全球公共卫生的责任,2020 年中国向全球供应了大量抗疫原料药,帮很多国家渡过了难关,这就是大国担当。   反观美国,把医药这种民生领域政治化,才是真的危险,这几年美国总想着把供应链和政治绑在一起,搞 “脱钩断链”,逼着药企从中国转移产能。   可结果呢?药价涨了,供应反而更不稳定了。   说到底,中国手里的 “医药牌”,不是刻意打造的 “武器”,而是几十年产业升级攒下的 “底气”,从稀土到医药原料,这些优势背后,是中国制造业一步一个脚印的成长。   美国与其焦虑 “被卡脖子”,不如反思自己为什么放弃了基础产业,以后再想搞 “脱钩断链”,得先问问自己国家的病人答不答应。

0 阅读:86
青橘小罐

青橘小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