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要是倒了,真能冒出个叶利钦?别做梦了,现在俄国内部,从总理到州长,八成以上是

物规硬核 2025-10-07 15:44:22

普京要是倒了,真能冒出个叶利钦?别做梦了,现在俄国内部,从总理到州长,八成以上是穿军装或戴安全局徽章的,他们嘴里念的是军工、主权、技术自主,不是私有化、自由市场,叶利钦那套,早被当垃圾扔进历史废纸篓了。   1992年,叶利钦政府推行“休克疗法”,试图效仿西方模式,为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治病疗伤”,国家给1.48亿民众每人发放了一张面值1万卢布的私有化证券,声称凭此可换取企业股份。   然而,现实却是一地鸡毛,不少老太太拿着证券,仅换回了一袋糖,而投机倒把者却仅花几千卢布,就轻松拿下了企业的控制权,到1995年,俄罗斯500家大型国企的私有化收入不过72亿美元,可它们的实际价值却超过2000亿美元!   这场所谓的改革,活脱脱就是一场荒诞闹剧,还催生了七大金融寡头,这些寡头势力庞大,不仅控制着媒体,还肆意插手政治,甚至连总理人选都能左右。   但这场“改革”的沉重代价,却要俄罗斯普通民众来承受,1998年金融危机爆发,俄罗斯GDP大幅缩水,仅相当于美国的1/10,收入分配严重失衡,20%的富人占据了46.9%的收入,而20%的穷人却只能分到5.5%。   1999年除夕夜,叶利钦宣布辞职,他留给普京的,绝非什么好局面,而是一个被寡头搅得乌烟瘴气、被西方制裁得举步维艰、分离主义势力四处冒头的烂摊子。   普京一上台,首要任务就是向寡头开刀,2000年,他迫使媒体大亨古辛斯基交出电视台的控制权,2003年,霍多尔科夫斯基锒铛入狱,余生都在狱中度过。   到2005年,七大寡头中有五人不是被抓捕入狱,就是被迫流亡海外,这场“大扫除”行动,背后彰显的是普京的坚定信念,“市场可以自由发展,但国家必须保持强硬!”   普京还对权力架构进行了重新调整,总理弗拉德科夫、国防部长绍伊古、安全会议秘书帕特鲁舍夫等核心人物,要么出身克格勃,要么来自军界。   2004年,普京修改宪法,将地方州长直选改为总统任命制,彻底终结了叶利钦时代联邦制的混乱局面,同年,车臣武装分子劫持学校,普京仅用三天时间就平息了危机,若放在叶利钦时代,此事恐怕得折腾好几个月。   在经济领域,普京推行“国家资本主义”,他将能源、军工等战略行业收归国有,还设立了主权财富基金,以应对西方制裁,2025年,俄乌冲突导致俄罗斯油气收入下降14.4%,但中国和印度仍购买了俄罗斯60%的能源出口,俄罗斯经济对西方的依赖程度,从1998年的85%降至2025年的32%。   如今,俄罗斯政坛活跃着一群特殊的“精英”,他们要么身着军装,要么佩戴安全局徽章,新任国防部长别洛乌索夫出身军事科学院,图拉州长久明曾是安全局高级官员,他们推行的政策,与叶利钦时代截然不同。   2025年,俄罗斯军费占GDP的6.7%,但这些资金都投入到了自主研发“白杨 - M”导弹、“布拉瓦”潜射导弹等核心技术上,不再依赖进口西方装备。   西方对俄罗斯进行芯片禁运,俄罗斯便自主建设本土7纳米生产线,尽管目前产能仅能维持14个月的军工需求,但至少摆脱了对西方的依赖。   俄罗斯不再做“融入欧洲”的虚幻美梦,而是选择与中国加深合作,2025年,中俄贸易额突破3000亿美元大关。   波兰总理叫嚣着“让俄罗斯再次解体”,俄罗斯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直接在社交媒体上晒出核弹头照片,并强硬回应,“我们记得1991年的教训,但绝不会重蹈覆辙,”   普京之后,俄罗斯肯定不会重返叶利钦时代,也不会盲目照搬西方民主模式,这个国家正在探索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权威主义 + 技术主权”。   在权力分配方面,总统制仍将继续,但会通过“全俄人民阵线”等机制,让技术官僚和地方精英也参与到国家治理中来,避免权力过度集中。   在经济建设方面,国家资本主义将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依靠能源出口保障财政收入,通过军工和农业实现进口替代,数字经济则借助中国技术发展。   在外交战略方面,俄罗斯将在中美之间保持平衡,既不彻底倒向中国,也不重新投入西方怀抱,而是充分利用地缘矛盾为自己谋取利益。   2025年的俄罗斯,就像一辆在冰原上缓缓前行的坦克,速度虽不快,但方向明确,叶利钦时代的“自由市场梦”早已被深埋在西伯利亚的冻土之下,如今的俄罗斯,更加务实、强硬,也略显孤独,等普京有一天离开克里姆林宫,接任者或许会调整国家的发展方向,但绝不会走回头路。

0 阅读:54
物规硬核

物规硬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