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的战略误判,本质上是对大国博弈底层逻辑的认知错位。 这个曾以“波斯帝国”

丁香空结雨中愁 2025-10-07 14:10:23

伊朗的战略误判,本质上是对大国博弈底层逻辑的认知错位。 这个曾以 “波斯帝国” 自居的中东强国,至今未能理解一个基本现实:在全球化时代,任何国家的战略价值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嵌套在复杂的地缘网络与利益链条中。 当伊朗把 “石油出口” 和 “地缘位置” 当作要挟中国的筹码时,它忽略了一个关键事实 —— 中国早已构建起超越单一区域依赖的全球战略体系,其韧性和弹性远超伊朗想象。 2021 年 3 月中伊签署 25 年合作协议时,伊朗就埋下了误判的种子。 协议里中国承诺的 4000 亿美元能源与基建投资,本是对冲西方制裁的互利规划,伊朗却当成 “兜底保证书”,石油部长在议会宣称 “中国 60% 原油进口靠我们”。 可当时中国已悄悄拓宽渠道:2021 年下半年从俄罗斯进口原油同比涨 22%,哈萨克斯坦管道输华量突破 1500 万吨,只是伊朗没往心里去。 2023 年 3 月中国促成伊沙复交后,伊朗的误判更严重。 伊朗外交官公开说 “中国需要我们制衡沙特”,却没看到中国同期和沙特签 100 亿美元石化项目,还帮沙特建首个核电站。 更没注意到巴基斯坦瓜达尔港 2023 年吞吐量突破 1200 万吨,这条绕开霍尔木兹海峡的通道,能直接把中东其他国家能源运到中国西部。 而伊朗自己,2023 年下半年突然和俄罗斯搞无人机技术合作,把中伊联合油田项目搁置,中方工程师在波斯湾等了三个月,连设备调试都没启动。 2024 年的能源数据,彻底打了伊朗的脸。 中国全年原油进口 11.1 百万桶 / 天,俄罗斯以 19.6% 占比居首,沙特 14% 排第二,马来西亚靠转口占 12.5% 排第三,伊朗仅 9.8% 排第六。 中国 2024 年非化石能源发电占比达 39%,内蒙古绿氢基地年产 20 万吨,能替代 120 万吨煤炭,对传统石油依赖本就在降。 这年 10 月伊朗想提原油出口价,中国直接和伊拉克签 500 万吨采购协议,伊拉克还愿用人民币结算,伊朗最后只能按原价供货,连运输补贴都没敢提。 2025 年 6 月伊以冲突爆发,伊朗误判到了顶点。 冲突刚升级,伊朗大使就约见中国外交部要 “实质性支持”,还暗示影响能源合作。 中国回应很明确:按协议推进现有合作,额外援助没有,但会呼吁克制。 当时中国从沙特、阿联酋调的原油正通过瓜达尔港运进来,中伊联合油田减产只占中国进口 2.3%,没造成供应波动。 反观伊朗,想从俄罗斯买防空导弹,俄罗斯却要石油抵账且压价,伊朗才懂自己的 “筹码” 在别人眼里不算什么。 伊朗没看清的是,中国在中东从不是 “单点依赖”。 2025 年上半年,中国和以色列高科技合作项目达 37 个,和沙特贸易额突破 1200 亿美元,比中伊多近一倍;阿曼也签了 LNG 长期协议,年供 500 万吨。 中国还推动亚洲能源合作组织建石油储备共享机制,2025 年 7 月阿联酋管道检修时,从印度、韩国储备库调 100 万吨应急,根本不用靠某一国。 2025 年 9 月伊朗商会访华重启合作,中国企业态度很实在。 谈能源得按市场价,不能提 “特殊待遇”;谈基建得先走完之前搁置的高铁招标流程,不能中途变卦。 伊朗团长私下说 “没想到中国这么硬气”,其实不是中国硬气,是伊朗没懂:大国合作靠相互需要,不是单方面依赖要挟。 伊朗再不醒,只会更被动。 中国正加快开发南海惠州 19-6 油田,探明储量 1 亿吨油当量,2026 年投产后能满足中国 5% 原油需求;中巴经济走廊铁路 2025 年底通货运,从中东其他国家运能源会更方便。 而伊朗西方制裁没解除,周边国家又抢中国市场,再抱 “中国离不开我” 的幻想,现有的合作都可能保不住。 说到底,伊朗的问题不是中国变了,是它没跟上全球化节奏。 多元合作时代,没有国家 “不可替代”,想靠单一筹码绑定大国,本身就是战略短视。 信源:伊朗误判中国!战略反噬自食其果!——国际速通

0 阅读:0

猜你喜欢

丁香空结雨中愁

丁香空结雨中愁

丁香空结雨中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