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中国“人造太阳”一旦点亮,美国11艘航母舰队,将在24小时内,被激光武器“烧成废铁”!别再谈什么航母、导弹了,谁第一个掌握可控核聚变,谁就掌握了“无限能源”。 这话听着挺玄乎,甚至有点像科幻片里的情节,但往深了想,不是没道理,关键不在激光武器多厉害,而在“人造太阳”背后的 “无限能源”。 谁能率先攻克可控核聚变技术,就等于攥住了 “无限电能钥匙”,往后再也不用为电力短缺发愁。 这不仅会改写能源格局,连军事领域都可能迎来大变革 —— 激光武器这类耗电大户能无顾虑启用,航母、导弹等传统装备,或许会因能量供给方式的迭代而逐渐掉队。 被称作“人造太阳” 的可控核聚变装置,其运作原理和太阳的发光发热机制如出一辙,先将氢的两种同位素置入特制设备,再用极端的高温高压将它们 “融合” 成氦,这个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堪称惊人。 打个比方,一升海水里含有的氘,经聚变产生的能量就抵得上 300 升汽油,若把全球海水中的氘充分利用,足够人类使用几十亿年,而且全程零污染,比当下的化石能源、核裂变技术优势明显得多。 眼下中国在这一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自主研发的 “人造太阳” 能实现 1.2 亿摄氏度下持续运行 403 秒。 虽说要真正实现发电还需时日,但单论这一技术指标,在全球范围内已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为啥说 “人造太阳” 能让激光武器厉害到烧航母?因为激光武器最缺的就是“能量”,现在的激光武器不是不行,而是得靠电池或者传统发电机供电,能量有限,打几下就没电了,而且威力也不够。 现在美国装在驱逐舰上的激光武器,其实没多大能耐,顶多打下无人机、拦个小型快艇,想动航母这种大家伙,根本是白费力气。 可一旦 “人造太阳” 能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这武器的威力就得翻着倍往上涨,到时候激光武器能一直满功率运转,不仅能量足、射程远,还能盯着航母的一个点持续“烧”。 就算航母甲板再厚,也扛不住激光长时间聚焦加热,说不定几小时内就被烧穿,再也没法让飞机起降,直接变成海上废铁。 更要命的是,激光本质是光,速度能达到光速,航母再灵活也躲不开这种攻击,比起飞行还需要时间的导弹,激光武器的打击效率要高得多,真要是投入使用,恐怕会彻底改变海上作战的规则。 但也别把话说得太满,现在说 “24 小时烧废 11 艘航母”,还是有点夸张,首先,“人造太阳” 要实现稳定发电,还有不少技术难关没突破。 比如怎么长时间约束高温等离子体、怎么把聚变能量转化成电能、怎么降低成本等,至少还得几十年才能真正商用。 激光武器要打航母,还得解决“瞄准”“抗干扰”这些问题,海上有雾、有雨,会影响激光的传播;航母也会搞电子干扰,让激光武器找不到目标。 不过,这些都是技术问题,只要有了无限能源,慢慢都能解决,所以说未来有这可能,不是瞎吹。 美国现在有 11 艘核动力航母,靠的就是核裂变提供的能量,虽然比常规动力强,但核燃料总有用完的时候,而且还得定期回港换燃料,麻烦得很。 要是中国先搞出可控核聚变,美国的航母优势就没了,人家有无限能源,激光武器随便用,航母根本靠近不了,而美国自己的装备,还得靠有限的能源,怎么比? 所以美国最近也在加大可控核聚变的投入,比如美国能源部给了加州理工学院 1.2 亿美元研发经费,就是想跟中国抢着先突破。 这背后争的不是 “谁的武器厉害”,而是 “谁能拿到未来的能源话语权”。 上世纪 50 年代,美国和苏联搞核竞赛,其实也是在争 “核能源霸权”,美国先搞出了核裂变反应堆,用在潜艇上,让潜艇能长时间在水下潜航。 苏联也跟着搞,最后两国都有了核潜艇、核动力航母,那时候谁有核裂变技术,谁的海军就厉害。 现在的可控核聚变,相当于比核裂变更高级的能源革命,要是谁先搞成,相当于直接跳过了 “核裂变时代”,进入“核聚变时代”,之前的能源规则、武器规则,都得重新定。 从国家角度看,可控核聚变的意义,远不止“让激光武器厉害”这么简单,要是有了无限能源,咱们平时用的电会变得很便宜,新能源车充电不用花钱,冬天取暖、夏天制冷随便用。 工业生产也不用再受能源限制,比如冶炼金属、制造芯片,都能更高效、更环保,甚至还能搞 “海水淡化”,用无限能源把海水变成淡水,解决全球缺水问题。 这才是真正的 “改变世界”,比单纯的军事用途重要多了。 而且中国搞 “人造太阳”,从来不是为了“打航母”,而是为了人类的未来,现在全球都面临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的问题,化石能源越用越少,还会导致气候变化。 核裂变虽然能发电,但有核泄漏的风险,可控核聚变是唯一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中国现在走在前面,也是在为全球探路。 要是真能先突破,不仅能让中国的能源安全更有保障,还能帮其他国家一起解决能源问题,这才是大国该有的担当。
俄罗斯给中国最大的帮助是什么?让西方严重误判中国军工实力,西方一直认为中国是苏式
【8评论】【3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