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正在喝“断头酒”的人是刘晋钰烈士,此时的他身上被绳索勒的很紧,看起来令人心疼,然而他毫无畏惧,心里一定在想“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这一幕,令人敬仰万分。 提起刘晋钰烈士的名字,我估摸着十个人里得有八九个会觉得特别陌生,毕竟这位英雄当年干的可是谍战这行,从头到尾都藏得特别深,没多少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 刘晋钰老家在福建闽侯,打小家里条件就特别好,妥妥的优渥家庭出身,但他可没半点娇生惯养的坏毛病,反而特别争气,读书这事从来不用家里人多操心,成绩在学校里一直都是拔尖的那种,不管是老师还是同学,提起他都得夸两句。 后来凭着这股子优秀劲儿,他成功考上了震旦大学的物理系,要知道在当年,震旦大学可是响当当的名校,物理系更是藏龙卧虎,能考进去的绝对都是学霸级别的人物。 那时候的刘晋钰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好好钻研科学知识,将来用自己的本事给国家出份力,让咱们国家能早点强大起来,不再受别人欺负。也正因为这份初心,他后来又特意远赴法国留学,就为了去学习国外更先进的技术,把真本事学扎实了再回来。 大概在1923年前后,学有所成的刘晋钰回到了祖国,还顺利当上了震旦大学的教授,能在自己母校当教授,这本身就足以说明他的专业能力有多强了。而且刘晋钰不光专业厉害,责任心还特别重,不管是给学生上课,还是学校里的科研任务,他都做得一丝不苟。 不过最让人打心眼里敬佩的,还得是第一次淞沪战役那会的事儿——当时日军疯狂进攻上海,到处狂轰滥炸,好多电厂和供电线路都被炸毁了,整个城市一下子陷入了混乱,老百姓的生活还有前线的物资供应都受了大影响。 这时候刘晋钰啥也没说,连犹豫都没犹豫一下,立马就站了出来,主动参与到修复水电设备的指挥工作中,哪怕外面炮火连天,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他也没退缩过半步,一门心思就想着赶紧把设备修好,恢复城市的正常运转。 等到抗战全面爆发后,局势变得更紧张了,刘晋钰跟着震旦大学的师生们一起往大后方撤退,最后到了云南。本以为到了后方能稍微安稳点,没想到他的“用武之地”又找上门了——当时大后方特别缺电力,他临危受命,负责在宜良和嵩明这两个县的交界处修建一座发电厂。 你可别觉得修电厂是件简单事,这座电厂跟普通电厂完全不一样,因为怕被日军的轰炸机盯上,只能把厂址选在煤矿坑口的山洞里,这对技术的要求简直高到了极点,不管是通风、防潮,还是设备的安装调试,每一步都得精打细算,稍微出点错就可能前功尽弃。 但刘晋钰硬是凭着自己过硬的技术和一股不服输的劲儿,不仅按时完成了任务,还保证了电厂的质量,这座电厂后来也为抗战大后方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特别重要的电力支持,说它是“雪中送炭”一点都不夸张。 虽说刘晋钰是个实打实的技术人员,平时大部分时间都在跟机器打交道,但他心里一直没放下国家的局势,每天都会关注前线的消息,总想着能多为抗战做些什么。 1945年的时候,他又辗转来到了台北,担任当地电力公司的总经理,这个职位让他有了更广阔的平台,也能接触到更多关键信息。可谁都没想到,在这个看似光鲜的职位背后,刘晋钰其实一直在偷偷从事地下情报工作,一边要把电力公司的日常事务打理好,不引起别人的怀疑,一边还要小心翼翼地收集情报、传递消息,这份工作的危险程度可想而知,稍微露出一点破绽,就可能丢掉性命。 可惜天不遂人愿,1950年的时候,因为蔡孝乾的叛变,刘晋钰的身份还是被暴露了,很快就被敌人抓了起来。在监狱里,敌人肯定没少对他严刑拷打,想从他嘴里套出更多情报,但刘晋钰从头到尾都没后悔过自己做的事,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始终大义凛然,宁死不屈,硬是没吐露半个字。 最后,这位英雄还是没能逃过敌人的毒手,壮烈牺牲了。现在回头想想,刘晋钰这辈子真的太不容易了,明明可以靠着优越的家境和过硬的技术过安稳日子,却偏偏选择了最危险的道路,为了祖国统一,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了出去,这样的英雄值得我们永远记在心里,永远尊敬。
这个正在喝“断头酒”的人是刘晋钰烈士,此时的他身上被绳索勒的很紧,看起来令人心疼
小小历史查询
2025-10-07 12:45:04
0
阅读: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