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现在最大的痛苦,就是不舍得放弃远东联邦区   谁能想到,俄罗斯最“沉重”的

顾议史实 2025-10-07 12:38:42

俄罗斯现在最大的痛苦,就是不舍得放弃远东联邦区   谁能想到,俄罗斯最“沉重”的负担,不在乌克兰,不在西方制裁压力,而是它自己手里那块看起来“值钱”、实则“烧钱”的地远东联邦区。   面积比整个欧洲还大,却几乎没人愿意留下来;资源看起来不少,真正能赚大钱的却不多,更尴尬的是,想放弃舍不得,想发展又太难。   这块广袤无垠、冰天雪地的土地,正成为莫斯科心头最难解的结。   说远东是俄罗斯的“拖油瓶”,其实有点冤,但要说它是“心病”,那一点不假。   整整69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占到全国面积的40%,却只住了600多万人,这是什么概念?平均下来,每平方公里还不到一个人,放眼全球,像这样的“空旷”程度,除了南极,也没几个能比得上。   更要命的是,年轻人根本不想留在这里,过去二十年里,这片区域净流失了150多万人,大多是20岁到40岁的青壮年,能走的都往西边去了,剩下的多是老年人和不愿意搬家的本地居民。   你说这地荒点也就算了,可偏偏还冷得吓人,冬天零下五六十度是常态,冻土层厚得连一根电缆都难埋。   每修一条路、建一座楼,成本都比莫斯科贵出一大截,俄罗斯财政部也直言,远东的基础建设成本是西部的2.3倍,一条公路每公里就得百万美元起跳。   这是国家在养一个“冰箱”,还得年年往里砸钱,砸了十几年,经济产出却几乎没什么起色。   很多人以为俄罗斯地大物博,资源遍地都是,俄罗斯是能源大国,但关键的油气田并不在远东,而在西西伯利亚和乌拉尔山区域。   远东的石油储量只占全俄的5%,天然气也不到7%,完全谈不上是“资源核心区”,金矿、渔业这些虽然有,但问题是开采太难、成本太高。   比如楚科奇的金矿,设备得靠直升机运上山,工人要在零下五十度的环境里作业,这样的开采方式,利润自然也就有限,相比之下,西伯利亚的油气只要打一口井,管道一接,成本低得多,回报高得多。   所以,远东看着广袤,其实并不是“聚宝盆”,更像是个“空壳子”,俄罗斯这些年在这片土地上砸了数百亿美元,结果GDP贡献率还不到全国的5%。   说白了,就是“投入多,产出少”,养不起也舍不得扔,但如果说远东一点用处都没有,那也不现实。   它的战略地位确实重要,尤其是符拉迪沃斯托克军港,那是俄罗斯太平洋舰队的老巢,扼守东北亚门户。   普京多次在东方经济论坛上强调:“远东是俄罗斯21世纪的战略支点。”这句话不是空话,日本对南千岛群岛的主权争议、美国在亚太的军事存在、朝鲜半岛的动荡局势……都让远东显得尤为敏感。   这也是莫斯科不敢松手的原因,放弃远东,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地缘政治的大退步,换句话说,哪怕远东再冷再穷,俄罗斯也得咬牙守住。   但问题是,兵力、资源、人口,都在往西边倾斜,远东这个“前线”,越来越像是一个孤岛,一边是国际压力,一边是国内冷漠,处境尴尬到极点。   在这样的困局下,俄罗斯也没坐以待毙,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了东方,尤其是中国。   从“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到中俄跨境电商、农业开发,再到投资港口、铁路、基建,中国正在成为远东最大的经济合作伙伴。   2025年,中俄天然气东线将达到设计输气能力,这对俄罗斯而言是实打实的收入,远东的很多城市,尤其是滨海边疆区,已经逐渐形成对华经济依赖。   商品、游客、劳动力、技术,中俄合作的深入,正在给这片冷清的土地带来一点热气。   不过,合作归合作,俄罗斯对远东的主权立场从未动摇,即使经济上依赖中国,政治上仍然坚定要“自己说了算”,这种平衡,不容易,但也是莫斯科目前唯一能走的路。   远东联邦区,是俄罗斯的一场“地理豪赌”,面积巨大,投入沉重,回报微薄,战略价值与现实困境交织。   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地方,而是俄罗斯百年来“向东看”政策的缩影,放手不舍得,投入又太重,像是一只咬住不放的“冰冷骨头”。   未来还会继续砸钱吗?很可能,但这条路怎么走,走到哪儿停,没人能给出答案。   可以确定的是,只要远东还在地图上,俄罗斯就绝不会松手,哪怕再难,也得扛着走下去,这是国家的战略底线,也是现实的无奈选择。

0 阅读:141

猜你喜欢

顾议史实

顾议史实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