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国内扛不住了,大批电厂岌岌可危,印度企业施压本国政府,要求中方出口电力设备! 最近,印度的电力系统简直是一团糟,而私营煤电企业更是急得差点跳脚,直接联名找莫迪政府要说法:“再不让从中国进口设备,我们就得破产了!”这话可不是危言耸听,印度电力部门的数据摆着呢,全国大概22吉瓦的私营煤电项目,已经因为缺设备、没钱停在那儿,有的甚至连投产的希望都没了,这规模相当于,印度现在煤电总装机量的10%。要知道印度还想着2035年新增97吉瓦煤电,照现在这架势,别说新增了,现有的产能都快撑不住了。 说起来印度今天这局面,纯属自己挖的坑自己跳。2021年莫迪政府喊着“印度制造”的口号,非要强制煤电项目用本土设备,说要扶持自家制造业,结果呢?本土企业根本接不住这活儿。 先不说技术过不过关,光成本就吓死人,印度自己造的煤电设备,每兆瓦得花1.3亿到1.4亿卢比,换算成人民币就是1040万到1120万,可从中国进口同款设备,成本直接砍一半。 更讽刺的是,现在印度正在用的煤电装机里,有48到50吉瓦是2021年之前从中国买的设备撑起来的,这占比都到全国总装机量的23%了,等于自己先把腿打断,现在没拐杖走不了路,又哭着喊着要找中国要。 还有更打脸的事儿,2025年5月印度高调宣布,自己掌握了特高压输电技术,还想往中东出口电力,仿佛一下子成了技术强国。可明眼人都清楚,这技术压根就是中国手把手教的。早在2010年,中国的特变电工就给印度出口了,765kV的特高压设备,还专门派团队去培训印度工程师,帮他们把技术落地。结果印度学了点皮毛就想过河拆桥,搞“去中国化”,但多久就发现,自己连最基本的设备都造不明白。 这边印度急得火烧眉毛,可平时总喊着“供应链多元化”的欧美国家,这会儿却集体装哑巴。按说这是抢生意的好机会啊,德国西门子、美国通用电气这些企业,以前在印度电力市场也挺活跃,怎么现在不吭声了?其实不是不想赚这个钱,是真没那本事。 印度电力生产商协会早说了,过去十年里,印度本土的电力设备供应商,就没建成过一个符合特定容量的新发电厂,连本土企业都不行,欧美企业更别提了。他们在印度的煤电项目早就停摆好几年,设备交付拖拖拉拉,技术适配也出问题,根本填不上中国设备留下的缺口。 面对印度的求援,中国没明着表态,但态度已经很清楚了:要合作可以,得按规矩来,不能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先不说中国电力设备的技术优势摆在那儿,印度现在用的中国设备,平均故障率比欧美设备低30%,维护成本还少25%,这些都是印度企业用真金白银试出来的;就说中国企业之前在印度的遭遇,也够让人寒心的。 2025年7月,中国保变电气宣布退出印度市场,结束了13年的投资,要知道保变电气在印度期间,培养了一大批本地工程师,帮印度搭建了电力设备的维修体系,结果换来的却是莫迪政府的政策打压,又是限制进口,又是要求本土化,这不就是典型的“白眼狼”行为吗? 更绝的是,中国早就把后手布局好了。印度虽然现在一门心思扩煤电,但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30年中国还是能掌握,全球70%以上的稀土精炼能力,而稀土是造风电、光伏设备的关键材料,就算印度以后想转型新能源,绕来绕去还是得找中国要材料。这不是中国故意卡脖子,是技术和产能优势摆在那儿,印度自己放弃了合作的机会,怨不得别人。 现在印度陷入的就是个死循环:经济上,74%的电力靠煤炭,可本土造不出设备,只能靠进口;政治上,莫迪要靠“印度制造”拉选票,不敢轻易松口放宽进口限制,怕选民说他没骨气;国际上,欧美一边逼着印度减少碳排放,一边又不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就等着看印度出丑。 想破这个局,其实就两条路:要么放下身段,跟中国好好谈,取消对中企的歧视性政策,让中国企业参与印度的电力基建,虽然丢点面子,但能解燃眉之急;要么就彻底倒向欧美,买他们又贵又不靠谱的设备,到时候电力成本涨上去,制造业竞争力下来,最后吃亏的还是印度老百姓。 说到底,印度今天的麻烦,都是莫迪政府的“政治正确”,凌驾于经济现实之上造成的。莫迪想靠“去中国化”提升民族自豪感,却忘了制造业发展得一步一步来,不是喊两句口号就能成的。 最后就看莫迪政府有没有魄力了:是继续“打肿脸充胖子”,硬扛着让企业破产、老百姓遭罪,还是务实一点,跟中国坐下来谈合作?毕竟电厂停工的数据不会说谎,停电的次数也不会说谎,在生存和面子之间,选哪个其实很清楚。大家觉得印度最后会低头吗? 参考资料:观察者网
美国为啥不制裁中国买俄罗斯石油?卢比奥辩解说:“如果你制裁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全
【1评论】【1点赞】
chinazjf
找你的美国爸爸去中国已经不出口煤电设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