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日益成熟,越来越多消费者在插电混动和增程式电动之间犹豫不决。 表面上看两者都可油可电,没有续航里程焦虑,但他们的运行逻辑和实际体验却有天壤之别。
最关键的差距就是,增程车可以完全当纯电动车开,而插混车却很难做到。 增程式电动车的发动机仅作为发电机存在,绝不直接驱动车轮,系统判断增程器开启的唯一标准就是电量。 比如理想汽车默认增程器在电量剩20%左右时启动,强制保电更可以压缩到3%左右。
而在增程式汽车没有启动之前,它就是一辆纯电动车,不管怎么开,增程器都不会介入。 但插电混动车的发动机启动逻辑有两个,一个是速度,一个是电量。很多插混车型低速行驶时可以纯电,一旦急加速或速度提升,发动机就会启动,驾驶者无法完全控制。 这都是因为两者的技术差异和底层逻辑完全不同。插混技术非常复杂,包括四种运行模式。而增程式汽车只有纯电和串联两种模式。
所以增程式汽车的工作原理可概括为装了发电机的纯电动车,而插混车,则更像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双动力选手。 这就直接导致两者在纯电续航能力上的巨大不同,插混车的纯电续航里程最低为55km起步,而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增程式汽车最低纯电续航里程都可达到150km以上,这中间可就差了三倍了。
对各位特别注重用车成本的人来说,请问是150km的纯电续航里程用车成本低,还是55km的纯电续航里程用车成本低呢? 第二是根据内行人的计算,使用5年之后,插混车和增程车的用车成本差距将会更加明显。 插混车保留的传统发动机必须定期更换机油,空滤等部件,年保养维修费用约为1500元。而增程式汽车的结构相对简单,年维修保养费用为1200元。
这样看就很明显,不管是日常行车还是维修保养都是增程式汽车占据绝对优势,更何况增程式汽车驾驶体验更好,静谧平顺。 所以如果你要追求更低廉的用车成本,那么肯定是选择增程式汽车,就算是家中没有充电桩,日常通勤也不会有任何压力,完全可依赖电力。
但插电混动就不一样,除非家中有充电桩,否则插电混动车型连想都别想,如果你想达到和增程式汽车一样的用车成本,就只能花费太多时间去充电,到时买车岂不是和买了个祖宗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