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清换代时,几乎没有文人殉国? 南宋灭亡时,文人殉国成潮,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的绝笔,陆秀夫背着幼帝跳海,十万军民追随,其中不少是士大夫——他们将“忠宋”与“守华夏道统”绑定,视元为“蛮夷”,宁死不妥协。 但元朝统治稳定后,情况逐渐变化。元朝不重科举(近百年仅开科16次),反而让文人脱离了科举束缚,不必死一条道走到黑,有了更多生活选择,过得反而更舒展。 关汉卿写小说戏曲为生,马致远以“小桥流水人甚至有人靠行医、经商、当幕僚。 到了明清换代,文人投降便少了心理负担。 钱谦益作为明末文坛领袖,先宣称“水太凉”不肯殉国,后直接降清。 更有文人直白怀念元朝:学者陆世仪曾说“元时吏治虽疏,而民生颇乐”。 因为元朝对地方管控松,文人既能保有田产,又能结社讲学,比明清的文字狱、严苛科举更自在,这种“舒服”的记忆,让他们对改朝换代少了抵触。

柔情似水
明朝灭亡时,殉国的文人官员也不少好吧,你只盯着那些汉奸看你看到的只会是汉奸。我还说满清灭亡是太监都比溥仪有种呢
飞羽 回复 11-28 07:53
他还不如吴三桂和洪承畴呢,吴三桂和洪承畴至少还有点忠义可言,既然投降了清朝那就为清朝好好做事,吴三桂晚年造反也是因为清朝要搞他。钱谦益呢?明朝灭亡叫他殉国他怕死,在清朝不受重用又暗中反清复明。这种人就是个墙头草而已
飞羽 回复 11-28 07:50
钱谦益就是个贪生怕死之徒,明朝灭亡,柳如是提议一起殉国,他怕死不肯殉国,所以有了水太凉典故。投降满清之后在朝堂上混的不如意,不受重用,于是辞官回家暗中资助反清复明。说好听叫反清复明,实际上就是自己不受清朝重用,所以资助反清复明,只要推翻清朝,他就能以复国功臣的身份得到重用。
牧野
谁说没有殉国?屈大均撰《皇明四朝成仁录》里有大量社会各界人士殉国事迹。
冈布奥吉斯
那鼠尾辫子看着真是丑到爆炸,难怪不少人宁愿掉脑袋也不剃头
飞羽 回复 11-28 07:39
等到民国让他们剃头,又不愿意了,说是辫子是国粹
Tigervista
朱棣篡位时,殉国的文人少吗?
穹苍问雪 回复 11-21 20:44
几个
铁骨
后来这些被满清的屠刀教育了
49xxx77
哈哈,文盲都当1450去了。孙承宗,卢象升都不是文人,孔尚任不是文人?
大漠孤烟
有啊,明朝建立之初,还有文人以死效忠它们的大元
用户15xxx51
东林党就是国,徇什么国?
穹苍问雪 回复 11-21 20:45
听风就是雨的
用户14xxx09 回复 11-23 18:53
东林党表示水太凉
空白
宋以前的文人是小股东 后面的文人基本上都是打工的
用户10xxx95
小便是不学无术还是九漏鱼?历代大朝代中就清廷灭亡时殉国的人最少,屈指可数。
警警惕五筒小小心两索
@:装叉一流,办事像“一坨屎”,~?[滑稽笑][滑稽笑]
小二上壶茶
负责写明史的,水太凉们敢写吗。李定国都快拿上整个南方了,是谁在那里?强烈要求满清继续打下去的,把棺材本都给拿出来,为什么,谦谦君子们可接受不了别人在他们身后说它们的。有好处的时候,那就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表忠心。那没有好处的时候,那就是良禽择木而息,变着法的给自己找理由。
整只酱猪蹄
为什么一定要殉国呢?活着不好吗?
警警惕五筒小小心两索
@:自己做不到的事,就不要要求别人去做,装什么清高,~?[滑稽笑][滑稽笑]
雪中陌刀行
明朝灭亡时除了那些满口仁义道德,实则男盗女娼的官史没人殉国之外,还是有些低层文人和京师百姓殉国的,反观清朝灭亡才是真正的没人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