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现在应该百感交集。他可能没料到,十年前卖给东方大国的S400防空系统,如今在东方大国的手里几乎是失声的状态。 S-400一出来,就像打了鸡血,射程远、威慑力强、多目标跟踪能力好,俄罗斯拿它当卖点,很多国家眼馋,中国、印度、土耳其这些本来在防空上有需求的国家,都对它动心。 对于俄罗斯而言,这不仅是卖武器赚钱,更是提升国际影响力的一张王牌,中国在2018年左右验收了从俄罗斯买的S-400系统,表面看起来是合作成功,也似乎证明俄罗斯武器还在顶尖行列。 后来情况变了,中国在引进S-300/S-400这些外来先进系统的过程中,不满足只是“买来用”,还要拆开研究、技术吸收、改进升级。 红旗-9系列就是这样被一步步改造、升级的:中国把部分性能提高了,比如射程、中段制导、雷达探测能力等。 红旗-9B、红旗-9改进型的射程变长,对比之前,抗干扰、电磁环境适应性也改善。 再往下就更明显:市场上开始出现更多中国自主或合作研制的防空系统,功能上虽然还差点最顶尖极限性能,但性价比好、维护成本低、对本土需求贴近。 对比S-400动辄重、技术要求高、价格贵的特性,中国防空系统对于很多国家来说更合适。 中国也在出口上越来越有底气,有目标国家把目光从俄制系统慢慢转向中国产品。 在性能对比上,S-400依旧有自己的强项,比如最大射程、对弹道导弹或某些远程空中目标的拦截覆盖面积。 但那些强项对普通国家、对那些预算有限或者地形环境复杂的国家,并非总有实际意义。 很多时候“够用”的就行了,红旗-9系列虽然射程还没达到S-400最强型那样,但价格便宜、集成起来方便、本地化支持强,这些软实力变得越来越重要。 还有需求本身在变,现代战争里面,空中威胁、隐身技术、高超音速导弹这些变数越来越多,对“全域探测+快速反应+网络联动”的需求越来越高,不是某一个极限射程能解决所有问题。 有些国家更看重雷达系统能不能发现隐身飞机,能不能快速识别、多点联动、维护成本是不是高。 中国在这些方面投入很多,红旗-9系列的升级,不只是射程提升,还有软件、雷达、系统集成的改进。 再说俄罗斯这边,有些国家买了S-400之后发现保养、训练、后勤保障、技术更新成本太高,或者在复杂电磁、网络攻防环境下适应性不够。 加上出口市场竞争激烈——不仅仅是中国产品,欧美、以色列的对空导弹防御系统也加入竞争。 俄罗斯如果继续依赖S-系列传统防空系统,要保持领先就得持续投入研发、更新设计,否则就会被“跟上来”的国家甚至“小国家的防空系统”赶超,普京在军事出口上的压力不小。 这些年来中国在防空体系设计上下的工夫不比俄罗斯少,中国既要防传统飞机、巡航导弹,也越来越看重反导、防空网覆盖、雷达链、电子战,抗干扰能力等综合性能。 红旗-9被看作中国在防空“第二梯队”里的主力,也被不断改进成更适合现代战争需求的系统。 红旗-26、HQ-19这些新型号也在被提及、试验中,目标是覆盖更多种类威胁。 这一切加起来,S-400对中国来说,不再是一把“性能压倒性”的武器,而是一个被研究、被比较、被替代、被超越的对象。它曾经的光环在逐渐褪色。 对全国普通人而言,这不只是武器比拼,也关乎一个国家的科技自立能力。 一个国家如果买别人的武器,可能短时间内有面子;但如果能靠自己设计、改进、生产就持续强起来,才是真正稳的。 S-400还没过时,但强度不再是单纯靠射程和最大速度比拼的,“科技系统+维护本地化+适应未来空战的新威胁”这些才是未来防空系统成败的关键。 中国在这些地方走在前面的趋势明显,S-400失声,不是因为它坏了,是因为别人的声音更实用了,也更合适当代需求。 结局不会是中国把S-400完全扔掉,也不会是俄罗斯马上被淘汰,中国可能继续保留几个S-400作为补充或备份,同时继续推进自己的防空体系全面升级。 俄罗斯如果不创新,把“卖S-400”的牌子当万能药,未来出口市场可能会缩小。 国家越来越强,未必要依赖进口最贵、最炫的防空系统,而是要用自己造出来、管得住、用得起的系统去守护天空,愿每一个国家都能用自己的智慧去守护和平。 最强的防线,不在于买了多少“巨炮”,而在于自己能打造多少守卫自己的“盾”。
俄罗斯要妥协了,牺牲普京就能拯救俄罗斯。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表示,俄罗斯愿意为有条
【1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