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敢打美国,他就敢打中国! 高市早苗当选,日本人说日本完了,我们只能笑笑而已,

士气沉沉 2025-10-06 19:50:55

日本敢打美国,他就敢打中国! 高市早苗当选,日本人说日本完了,我们只能笑笑而已,千万别当真,但中国人不能说这种话,说这种话就是天真了。为什么要有这种戒备?日本是一个非常激进的国家,他能举全国之力去侵略中国,这种狂热在世界上是少见的!同时日本又是一个特别冒险的国家,袭击珍珠港被世界许多战略家定义为莽干是不明智的表现,说日本与美国相比,无论是国力或军力都与美国不是一个层次的,那为什么日本敢去赌? 回看历史,日本能发动那场侵华战争,绝不是几个军阀头脑发热的决定。那是一种举国上下的狂热,整个社会机器都被动员起来,为了一个看似虚无缥缈的“大东亚共荣圈”而疯狂。 这种狂热在世界历史上都相当罕见。它不是简单的军事扩张,而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意识形态,一种可以为了所谓的“国家荣誉”而牺牲一切的信念。 这种信念能让一个普通的农民放下锄头,拿起枪,远渡重洋去侵略一个他从未了解过的国家。这种力量,你不能仅仅用“军国主义”四个字来概括,它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心理现象,一种被精心构建和引导的民族情绪。 如果说侵略中国是在国力尚存时的一种激进选择,那么偷袭珍珠港,则更像是一场惊世骇俗的豪赌。当时,无论从工业产值、钢铁产量还是石油储备来看,日本和美国都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 许多战略家都把这次袭击定义为一次彻头彻尾的莽撞行为,是自取灭亡。可日本人为什么敢这么干?他们真的以为自己能征服美国吗?恐怕不是。 他们的逻辑是,通过一次毁灭性的突袭,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打掉美国的战争意志,为自己在亚洲的扩张争取到宝贵的谈判时间和空间。 这是一种典型的“一击定胜负”的赌徒心态,他们赌的不是国力的持久战,而是对手的恐惧和退缩。这种将国家命运押在一场突袭上的冒险精神,恰恰暴露了其民族性格中极度危险的一面。 这种深植于历史中的冒险精神,真的会随着时间流逝而烟消云散吗?当我们看到像高市早苗这样的政客在日本政坛上拥有不小的市场,当我们听到日本国内关于修改和平宪法第九条的讨论甚嚣尘上,当我们注意到日本的防卫预算连续多年大幅增长,甚至开始谋求所谓的“对敌基地攻击能力”时,我们还能简单地认为“日本完了”吗? 这些现象背后,反映的是一种不甘于现状、寻求“国家正常化”的强大社会思潮。这种思潮,与历史上的激进和冒险,难道没有一丝一毫的关联吗? 一个国家的行为逻辑,往往有其历史的惯性。过去,他们敢在实力悬殊的情况下挑战美国,那么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当利益冲突激化,当他们认为时机成熟时,他们会不会再次做出同样冒险的选择? 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基于对一个国家深层性格的理解。我们看到的日本人的自我批评和反思,很多时候是他们社会内部的一种平衡机制,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忽视了另一种声音的存在,那种渴望打破束缚、重拾“强大”的声音。 历史的镜子,不仅仅是为了照见过去,更是为了警示未来。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邻居? 是该相信他们表现出的和平姿态,还是该对他们骨子里的那份激进和冒险保持一份清醒的戒备?这个问题,恐怕没有简单的答案。

0 阅读:1220

评论列表

乡下人

乡下人

6
2025-10-07 00:28

人性,民族性,历史的惯性都决定了他的激进性,冒险性,及赌徒心态。贯用以小博大和突然袭击。

东山老爷

东山老爷

4
2025-10-06 20:23

赶紧的

木木彡

木木彡

2
2025-10-07 01:53

来娘们当家,房倒屋塌。

用户18xxx94

用户18xxx94

2
2025-10-07 02:48

倭寇不是盲目赌国运的,近代历史,日本对大清舰队,沙俄舰队,经过细心准备都打赢了,对美国豪赌也是经过周密准备的,只不过没有成功,如果美国败了,历史一定改写。

Alex

Alex

2
2025-10-07 03:42

像个白骨精

用户11xxx79

用户11xxx79

2025-10-07 03:33

问题根源只因所谓“天蝗”尚未结束。

猜你喜欢

士气沉沉

士气沉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