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的记者斯威夫特,在看了中国工厂内机器人是如何作业的视频后,非常的义愤填膺

康安说历史 2025-10-06 18:46:29

纽约时报的记者斯威夫特,在看了中国工厂内机器人是如何作业的视频后,非常的义愤填膺。他写了一篇报道《中国在工厂使用的机器人数量超过世界其他地区总和》,以此来猛烈抨击美国的企业不思进取。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 2025 年刚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 年中国工厂里跑着的机器人数量已经达到 202.7 万台,而全球所有国家加起来才 466.4 万台,等于说中国一家就占了近一半。 更扎眼的是新安装量,中国一年新增 29.5 万台,把日本的 4.45 万台、美国的 3.42 万台远远甩在身后,实打实超过了世界其他地区的总和。 要是斯威夫特去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走一圈,恐怕会更坐不住。这个工厂的焊装车间里,500 多台机械臂像训练有素的工匠,抓取、焊接、拼装一气呵成,一个工位挤着五六台机械臂都不打架,焊接火花溅起来连成一片。 这里生产 Model Y 的车间,不到 45 秒就能下线一辆整车,比美国本土工厂的效率快了近一倍,而这一切的核心就是 95% 的自动化率 —— 机器比人还多的场景在这儿是常态。 这还不是个例,中国造船厂里,三维数字化模型已经贯穿设计建造全程,型材切割、焊接等工序全靠机器人搞定,生产效率硬生生提了 20% 以上;而美国的民用造船厂还在依赖传统手艺,就算是英格尔斯船厂搞的自动化尝试,也只能算刚入门,根本达不到国际先进水平。 更关键的是中国的机器人密度已经追到了全球第三,每一万名员工配 470 台机器人,是 2019 年的两倍多,把德国的 429 台、日本的 419 台都超了过去。 再看美国,机器人密度才 295 台,排到全球第 11 位,增速还比中国慢了一大截。这背后是中国从国家层面下的功夫,15 个部门联手出台的《“十四五”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早就明确了目标,要让机器人密度再翻番,营收年均增速超 20%,还要建 3 到 5 个国际级产业集群。 政策一给劲,企业自然敢投入,2024 年中国工厂装的机器人里,近 60% 都是国产的,而十年前这个比例才 28% 左右,本土企业已经能跟国际品牌掰手腕了。 美国企业倒好,把精力更多放在了怎么让股价涨上去,而不是怎么让生产线跑更快。就说苹果吧,2024 年砸了 1100 亿美元搞股票回购,却只拿出 300 亿美元搞研发,乔布斯时代那种砸钱攻坚技术的劲头早就没了,活生生把科技公司做成了 “股东分红机”。 这种心态蔓延到制造业,就出现了奇怪的反差:中国工厂在用人工智能优化机器人性能,判断机器好坏、调整参数全靠算法自动完成;美国不少企业还没把 AI 当成制造业的工具,依旧靠着人工盯着生产线,连最基础的自动化升级都懒得推进。 算笔明白账就更清楚了,中国一年新安装的机器人是美国的 8 倍多,在役数量更是美国的五倍。 等美国企业慢悠悠地考虑要不要加几台机器人时,中国已经在琢磨怎么让机器人和 5G、大数据结合得更紧密;等美国船厂终于用上三维模型时,中国的机器人已经能处理船舶制造里最复杂的分段焊接。 这种差距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而是中国企业在政策托底下闷头搞升级,美国企业却沉迷金融游戏的必然结果。 斯威夫特的义愤填膺,本质上是看清了:当一个国家的工厂里全是高速运转的机器人,另一个国家的企业还在算回购股票能赚多少钱时,制造业的天平早就悄悄倾斜了。

0 阅读:223

评论列表

用户17xxx44

用户17xxx44

3
2025-10-06 21:15

建国同志应该立即搞了这个斯威夫特!这么明智就是个隐患[滑稽笑][滑稽笑][滑稽笑]

猜你喜欢

康安说历史

康安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