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刘翔一举夺冠,上海市政府大手一挥送给他两套上海黄金地段的房产,刘翔收到这样的

屏风隔断相思 2025-10-06 14:42:19

当年刘翔一举夺冠,上海市政府大手一挥送给他两套上海黄金地段的房产,刘翔收到这样的奖励受宠若惊,随即做了一个决定,借花献佛送给孙海平一套,之后上海房价节节攀升,现在值多少钱? 2004年8月28日,雅典奥运会田径场。男子110米栏决赛的终点线上,刘翔双手高举,仰天长啸。12秒91——新的奥运纪录。 这个从上海徐汇区普通小巷里走出来的男孩,第一次让黄皮肤的选手站在了跨栏项目的最高领奖台。 赛后,国内媒体用“飞人”来形容他的速度。上海市政府也随即宣布:为了表彰刘翔为祖国争光,特奖励两套位于市中心黄金地段的房产。 那一年,上海楼市正值上升期,这样的奖励不仅是一份荣耀,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刘翔拿到钥匙时,记者捕捉到他微微颤抖的双手,他笑着说:“我很幸运,但这些,不只是属于我一个人。” 很多人不知道,在刘翔的心中,有一个人比房子更重要。这个人就是他的教练——孙海平。 孙海平出生于1955年,年轻时也是田径运动员,退役后转型做教练。1993年,他在一次选材中注意到一个13岁的瘦高小子。 别人都觉得这个孩子腿太长、动作不协调,但孙海平偏偏看中了他,坚称:“这孩子有潜力。”这个孩子,就是刘翔。 从此以后,师徒两人开始了漫长而枯燥的训练。凌晨五点,东方还未破晓,孙海平就带着刘翔在体育学校的操场上绕圈热身。 跨栏训练时,刘翔动作总是僵硬,他一遍遍摔倒在地。孙海平就蹲在跑道边,手里拿着秒表,反复录像,逐帧分析,甚至把栏架搬回家,琢磨怎样改造才能更贴合刘翔的身体条件。 十多年如一日,风雨无阻。 刘翔在接受《东方体育日报》采访时回忆道:“有时候训练太苦了,我想过放弃。但一想到教练比我更辛苦,我就不好意思喊累。” 雅典夺冠后不久,刘翔悄悄做了一个决定。他把其中一套房子,送给了孙海平。 当时的场景,至今仍让孙海平记忆犹新。那是一个夏末的午后,刘翔拿着房产证,笑嘻嘻地递给他:“教练,这套房子给您。您为我付出了这么多年,没有您,我不可能站在领奖台上。” 孙海平愣住了,连连摆手:“翔翔,这可不行,房子是政府奖励你的,是你的功劳。”刘翔却认真地说:“您的功劳比我大。您收下,不然我心里过不去。” 见恩师还在犹豫,刘翔半开玩笑地补了一句:“您要是不收,就等于不认我这个徒弟了。”孙海平眼眶一热,最终没再推辞。他事后对媒体说:“那一刻,我觉得自己这些年的坚持,值了。”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记者走进了孙海平的新家——位于普陀区苏堤春晓名苑的一套180平方米的四居室。 客厅宽敞明亮,落地窗外就是苏州河的景观。记者随口问:“您住得还习惯吗?”孙海平笑了:“习惯,很好。这房子不仅是居所,更是弟子的一份心意。” 事实上,刘翔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感谢恩师。在北京奥运会赛前发布会上,他说过一句话:“孙教练就像我的父亲,没有他,就没有我的今天。” 时光荏苒,上海的房价一路飙升。当年那两套奖励房,如今价值早已上亿元。有人算过账,如果刘翔当年没有把其中一套送出去,现在身家会翻几倍。 可每次被问起,他都淡然一笑:“钱再多,也买不来教练陪我成长的那些年。房子可以再买,感情一辈子只有一次。” 2012年伦敦奥运会,刘翔因伤退赛,单脚蹦到终点的一幕,让无数观众泪目。 赛后,在人群最拥挤的混采区,孙海平一直默默跟在刘翔身后。他没有说话,只是轻轻拍着弟子的肩膀。那一刻,两人之间不需要语言。 多年以后,《新民晚报》记者专程采访孙海平,问他:“您最大的骄傲是什么?”孙海平沉思良久,说:“不是金牌,也不是纪录,而是刘翔一直没忘记感恩。懂得做人,比会跑更重要。” 这段师徒情谊,早已超越了体育的范畴。它不仅是一段奥运故事,更是一种人性的光辉。 刘翔用一套房子,表达了对恩师的感激;而孙海平用几十年的坚守,培养出了一位世界冠军。

1 阅读:461
屏风隔断相思

屏风隔断相思

屏风隔断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