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评|又见长城上刻字,除了拘留罚款还能做什么? 刚刷到司马台长城刻字的新闻,血压瞬间就上来了。26岁的满某和21岁的刘某某,拿着石子在600多年历史的烽火楼城墙上刻下名字与爱心,面对善意提醒还置若罔闻,这哪是"浪漫纪念",分明是在文明脸上刻下耻辱。 警方迅速出手,拘留加罚款的处罚来得及时,但翻看新闻评论区,满屏都是"罚得好但不够"的呼声。可不是吗?2021年八达岭3人刻字被拘,2023年有人用发簪刻字受罚,可类似闹剧还在重演。根源太扎心:违法成本与文物损失根本不成正比。修复一道刻痕要经过清洁、补砖、仿肌理等十多道工序,耗时数月还可能永远无法复原,而罚款数额对很多人来说不过是"小钱"。 光靠惩罚不够,科技早该成为文物的"电子围栏"。山海关的长城保护员早就用上了无人机,既能360度巡查取证,还能实时喊话劝阻游客,配合大数据能精准追踪墙体变化。要是每个重点段落都配上智能监控和AI识别,发现刻字行为立刻警报,还愁抓不到现行? 更要治的是"思想病根"。这俩人刻字时,女的主动提议加图案,男的欣然动手,显然没把文物当回事。社交媒体上的畸形打卡文化得管管,别让"留名"变成"留骂名"。埃及对攀爬金字塔者重判监禁,威尼斯给古迹旁野餐者开数千欧元罚单,这些都在提醒:敬畏心从来不是喊出来的,而是靠明确的规则和坚定的执行立起来的。 长城的砖记着戚继光整修的艰辛,也该记着我们守护的决心。拘留罚款是底线,但科技守护、文明教化才是防线。下次再有人想刻字,得让他先想清楚:是想被写进处罚通报,还是被刻在文明黑名单里? 你碰到过这种不文明行为吗?还有哪些招能治住"刻字瘾"?评论区聊聊!
马上评|又见长城上刻字,除了拘留罚款还能做什么? 刚刷到司马台长城刻字的新闻,
做人难做好更难
2025-10-06 12:43:09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