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乌军女兵,在接受乌克兰电视台采访,被问到前线当下更缺人,还是更缺无人机时,她表示,前线最缺的是人,如今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缺不缺人的事儿,而是人快打光了。 前线乌军女兵那句“人快打光了”的感慨,根本不是什么夸张说法。那70万的减员数字可不是随便凑出来的虚数。开战前乌军那25万现役部队,是真金白银堆出来的精锐,北约教官手把手教战术,手里握着标枪导弹、布雷德利战车这些硬家伙,原本以为能扛住场面。结果呢?巴赫穆特这一个“血肉磨坊”就吞掉了5.5万乌军,其中大半是这些受过专业训练的骨干。 马里乌波尔战役更狠,守军拼到最后弹尽粮绝,那些能熟练操作重武器的老兵几乎全员伤亡,等于直接砍断了乌军的“腰”。到2025年7月,连西方智库都承认,乌军总伤亡至少40万,要是算上失踪和重伤再也回不了战场的,70万的数字一点都不夸张。 更要命的是,这些减员里有太多irreplaceable的角色,比如代号“月亮鱼”的顶级飞行员阿列克谢·梅斯,他是少数能开F-16的人,刚击落三枚巡航导弹就牺牲了,而培养这样的飞行员得花半年速成,还没等形成战力就可能出事。 还有那88万凑数的兵力,听着唬人,实际是个注水严重的泡沫。泽连斯基2025年初喊出这个数字时,没说的是其中大半是预备役和临时动员的平民,真正能上前线的连一半都不到。英国《简氏防务周刊》早就扒过底,乌军大多数旅缺额高达35%到50%,有的一线旅实际兵力还不到2000人,甚至出现过1500人的极端情况。 也就亚速第3突击旅靠着社交媒体造势,把自己包装成“精英部队”,才凑到一万多人,但这已经是全军独一份的特例,还得被当成“机动补充池”,拆了精锐去填其他部队的窟窿,到2025年8月实际可动员兵力都降到9500人了。 更讽刺的是征兵现状,2025年7月全国新增兵员只完成预期的六成,好些省份征集率跌破50%,适龄青年逃避兵役率都到27%了,西部更是高达35%。没办法只能放宽年龄,从一开始的青壮年抓到后来的60岁老人,现在连18到22岁的青年都放开出境了,表面是政策松动,实则是实在没人可抓,再逼下去连战后重建的人口底子都没了。 人力储备早就被榨得见了底,这从人口数据上看得明明白白。2021年乌克兰还有4429万常住人口,到2023年就剩3773万,联合国说现在实际控制区人口也就2800万,18到22岁青年流失率高达42%。 更要命的是兵源质量,2025年征兵体检显示,符合服役标准的适龄青年才占58%,要么是有慢性病,要么是受战争影响有心理创伤。就算勉强征上来,训练也成了笑话,之前新兵基础训练就49天,后来才延长到51天,多出来的两天还是学怎么躲无人机,教官都不够用,哪顾得上战术磨合。 这种“速成班”出来的兵,拿着北约援助的先进装备都不知道怎么玩,红军城被围时,第68猎兵旅12辆布雷德利战车因为没人懂后勤保障,燃油耗尽成了俄军无人机的活靶子,一天就被摧毁8辆。 对比之下,缺无人机根本不算事儿。西方盟友的援助虽然时断时续,但总能凑出些库存,实在不够还有民间捐赠,甚至能自己搞些简易改装的型号。可人员损耗是不可逆的,一个老兵的战场经验得用时间熬,一个合格的飞行员得用资源堆,这些都不是援助能直接补上的。 俄军8月袭击斯拉维扬斯克酒店,一下炸死几十个乌军和北约军官,这种指挥层的损失更是雪上加霜。 战场的残酷已经把所有伪装撕得干干净净,事实没法否认:2021年的25万精锐打光了,2023年的补充兵耗没了,2025年连凑数的88万都快顶不住了。 无人机没了能再要,可人没了,防线就真的塌了,这才是最无解的死局。
一名乌军女兵,在接受乌克兰电视台采访,被问到前线当下更缺人,还是更缺无人机时,她
兰亭说事
2025-10-06 10:45:0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