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8 年冬,乾隆审问前川陕总督张广泗。行刑后,张广泗浑身是血,仍大声辩白。乾隆脸色沉下来,最终拍案:“拉出去,斩首示众!” 当时,张广泗被押进审讯殿时,已年过六十,被侍卫架着。乾隆坐在龙椅上,眼神很冷。 “臣张广泗,叩见陛下!” 他想跪,肩膀被按住。身体扑在地上,血珠渗进金砖缝。乾隆没让他起,只问:“你可知罪?” 这场对质,注定了他的结局。 没人想到,这位遭极刑的封疆大吏,是靠捐钱得的官。 康熙末年,张广泗是监生。他掏钱买了候补职位,后来补了贵州思州知府。同僚都看不起 “捐官出身” 的他。 但他能吃苦。在西南山地,他跟着兵卒奔波。云贵总督鄂尔泰推改土归流,张广泗亲自进苗寨查地形。他写的方案,被雍正夸 “切中要害”。 鄂尔泰在奏折里反复保荐他。靠着这份保荐,张广泗从知府升到贵州巡抚,最后当云贵总督。 雍正朝时,他在西南建义学、设考棚,还熔铸苗民兵器立铁柱。那时他是军政新星,没想过会因败战掉脑袋。 乾隆十一年,四川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叛乱。乾隆想借胜仗立威,立刻想到张广泗。 当时张广泗刚平云南苗乱,有战功。乾隆召见他,赏黄马褂:“大金川地方小,朕信你能速胜。” 张广泗磕头:“臣定不负圣恩,年内送莎罗奔首级到午门。” 可他带三万大军到金川,才知处境难。 金川山陡,叛军建了很多石碉楼。碉楼高五十多丈,墙厚近一米,炮弹打上去只留白印。 碉楼有小孔,上层瞭望、下层射击。门开在高处,靠木梯进出,抽梯就上不去。当地士兵说:“一碉当关,千军莫开。” 张广泗试挖地道埋炸药,石头硬挖不动。派敢死队强攻,士兵又被滚木礌石砸倒。 副将劝他围而不攻,张广泗知道乾隆要速胜,只能继续打。 三个月过去,清军死近万人,弹药快尽,碉楼一座没破。张广泗在奏折里说实话,承诺 “来年夏秋必克金川”。 可乾隆这时没了耐心。 乾隆十三年三月,富察皇后东巡死在德州。乾隆性情大变,史料说他 “日夜悲恸,喜怒无常”,身边人稍错就被杖责。前线战事拖久,成了他泄火的地方。 当年四月,乾隆派讷亲去前线督战,明着协助,实则监视。 讷亲是功臣之后,没上过战场却摆架子。刚到军营就喊:“皇上有旨,半个月内破碉,不然军法从事!” 张广泗心烦,当场顶回去:“大人有办法,我现在交兵权。” 没料想,讷亲真接了兵权,调一万五千人总攻。 讷亲不懂战术,只让士兵冲。十几天下来,清军又死几千人,近不了碉楼。 更荒唐的是,三千清军遇几十个金川兵,竟吓得逃,混乱中踩死几百人。乾隆看奏报,气得写 “闻之骇听”,笔尖差点戳破纸。 没多久,清军大营遭夜袭,二十多个金川兵杀了几十人,还抢走三门火炮。 这场仗,乾隆最初以为花一百万两够,这时已花近两千万两,抵国库一年收入。 乾隆知道钱多被官员贪了,但没精力查,也拉不下脸撤兵,只能骂张广泗 “调度无方,纵容贪腐”。 当年九月,圣旨到军营:“张广泗即刻回京受审。” 一年前,他还跟手下说 “平了金川一起回京领赏”,如今戴镣铐被押回,境遇天差地别。 审讯当天,乾隆没让百官旁听,只在瀛台单独问。张广泗忍着伤辩:“陛下,金川碉楼坚,土司势力杂。臣不是怯战,是天时地利不在我方!” 他数自己试过的办法,提士兵伤亡时哽咽:“三万弟兄埋他乡,臣比谁都痛!” 乾隆不听,拍桌骂:“你当初夸海口,现在拿地形当借口!讷亲指挥时你旁观,这就是对朕的忠诚?” 张广泗清楚,乾隆要的是替罪羊。 富察皇后死后,乾隆已处置一批官员,朝堂人人自危。他这个败将,正好用来平民怨、显君威。 乾隆下令 “严刑拷打”,张广泗反而平静,对着侍卫喊:“臣无愧于心!西南百姓、金川将士可证我功!” 但刑具落下,辩解没用。他满身伤仍不画押,乾隆没耐心,下命令:“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乾隆十三年十二月十二日,刑场上风大。张广泗朝西南磕三个头,那里是他建功的地方,如今成了断头台。 刽子手刀落时,没人记得他曾平苗乱、稳边疆,只记得他是金川败将。 乾隆很快关注新统帅傅恒,还掏十万两私房钱劳军,好像张广泗的死只是小事。
清代有十五个巡抚,虽然都是正二品,但其实也分高中低三种配置。清朝设有15个巡抚,
【6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