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辩论后, 罗智强倒打一耙, 郑丽文丑闻曝光,郝龙斌乐开了花! 国民党主席改选进入关键阶段,原本被视为程序性的党内选举,如今却演变成一场关于“改革”与“守旧”的激烈角力。随着三场公开辩论落幕,前“立委”郑丽文凭借鲜明立场、清晰论述和敢于挑战现状的姿态,迅速在基层党员中掀起支持热潮,多份民调显示她已稳居领先地位。 然而,人气飙升也引来反扑。就在第四场辩论前夕,罗智强与郝龙斌突然宣布“退出”,理由是前往花莲协助灾后重建。这一决定立即引发质疑:地震发生已逾半个月,善后工作也逐步收尾,为何偏偏在辩论当天“突发善心”?更有网友讽刺:“不是去救灾,是去‘救自己’吧?” 随后,18名“蓝委”联名呼吁暂停所有辩论,声称应集中精力服务社会。但外界普遍认为,这是以“道德牌”掩盖退赛尴尬,实为害怕在公开平台上被挑战政见。最终,国民党在压力下妥协——5日辩论照常,但原定8场说明会缩减为3场。 对此,郑丽文强调:“规则不能因人而改。”她呼吁尊重程序正义,反对“因人设事”。这番表态赢得不少基层认同。有网友留言:“敢上台、敢回应,才是真正对党员负责。”也有声音指出:“如果连辩论都不敢参加,将来如何面对民进党的攻击?” 但风波并未平息。罗智强转而公开批评郑丽文“无视党内意见”、“只顾选战不顾团结”,甚至放话:“宁可不当主席,也不愿制造对立。”他还重提“反罢免”事件,强调自己与支持者共同守住蓝营防线,最懂基层心声。 这种将退赛包装成“牺牲”的做法,被不少舆论批评为“典型的话术操作”。一位政治评论员指出:“用温情掩盖回避,用情怀代替责任,这是老派政治的惯用手段。”也有网友直言:“真正的团结,是容纳不同声音;真正的担当,是敢于站上擂台。” 更令人关注的是,就在罗智强发声后不久,郑丽文突然被爆出“党费欠缴”争议。据传,她在担任不分区“立委”四年期间,每年应缴150万元党费,总计600万元,长期未缴,直到参选前才一次性补足,拖延长达19个月。另有说法称,她曾试图以“助理费”抵扣部分金额。 消息曝光时机之巧,引发广泛猜测。许多网友质疑:“如果这是严重问题,为何不早提?偏偏在她领先时才爆?”、“这 timing 太精准,根本就是定向打击。” 不少观察者认为,这极可能是派系主导的“卡郑工程”。郑丽文近年来以硬朗风格问政,多次批评党内“老人干政”、“派系分赃”,早已触动既得利益者神经。如今借旧账发难,目的不在问责,而在削弱其正当性。 而在这场混战中,最大受益者无疑是郝龙斌。他并未率先退赛,而是“顺势跟进”,既规避了“临阵脱逃”的骂名,又成功避开与郑丽文正面交锋。更巧妙的是,当罗智强成为众矢之的时,他却低调晒出与傅崐萁在花莲勘灾的合照,暗示两人已达成政治默契。 傅崐萁掌握花莲关键票源,向来是蓝营“兵家必争”。这张合照,无异于向党内释放强烈信号:我已有靠山,稳坐钓鱼台。 如今,这场选举已逐渐演变为“郑丽文 vs 郝龙斌”的对决格局。只要郑丽文声量受挫,郝龙斌便有机可乘。但他所代表的,仍是传统派系运作与权力交换逻辑。 反观郑丽文,尽管接连遭遇“退赛风波”、“财务争议”、“幕后操控”等攻击,但她所激起的改革期待,正与基层渴望脱胎换骨的情绪高度共振。许多党员坦言:“我们不怕她有缺点,只怕没人敢说真话。” 从目前态势看,郑丽文虽面临重重围剿,但支持度不降反升。这说明一个问题:国民党若还想重获民众信任,就不能再沉溺于“内斗内行、外斗外行”的旧模式。 一位网友说得深刻:“选谁当主席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告别‘只要我不舒服,就要你也别想好过’的陋习。” 这场改选,不只是选一个人,更是蓝营的一次灵魂考验。是继续在派系泥沼中打转,还是勇敢迈出改革第一步?答案,或许就在不久后的投票日揭晓。
国民党政见说明会今天照办,罗智强郝龙斌依然不参加国民党秘书长黄健庭4日邀集党主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