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美军俘虏了一个17岁的志愿军战士,美军用电话线把他捆住,连夜拉去领赏,然而,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就是这个小战士,把他们耍的团团转!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那个夜晚,朝鲜大水洞山区漆黑一片。志愿军第15军44师130团2连的通讯兵常同茂正跟着部队执行穿插任务,他刚满十七岁,个子瘦小,军装穿在身上还显得空荡荡的。 可就是这个少年,后来让一支号称“诺曼底精锐”的美军部队尝到了什么叫“轻敌的代价”。 战斗打响时,2连遭遇美军38团猛烈反扑。连长和指导员先后牺牲,队伍被打散。 常同茂在接线时被两名美军从背后扑倒,电话线死死缠住他的手腕。美军士兵兴奋地用蹩脚中文说:抓个活的,回去领赏! 电话线浸了蜡,越挣扎越紧。但常同茂发现,绞紧的线圈在颠簸中磨开了缺口。他假装顺从,暗中用大腿抵住手腕反复摩擦,直到铁丝芯露出。 趁美军点烟松懈的瞬间,他猛然发力挣脱,拔出腰间藏好的手榴弹。爆炸声后,两名敌人倒在硝烟中,他捡起冲锋枪消失在夜色里。 常同茂没有往回跑,反而深入敌军腹地。他在弹坑里找到五名伤员,得知连队指挥层已全部牺牲。 此时南北两面传来皮靴声,美军两个排正在合围。常同茂抓起枪朝北面扫射,随即滚进壕沟。 北边美军立即还击,南面部队误判成遭遇战,轻重机枪全朝友军方向开火。趁乱中,他带伤员钻进了玉米地。 这仅是开始。常同茂先后五次潜入敌阵,救出二十多名伤员。经过碉堡时,他用手榴弹炸穿射击孔。 发现指挥所帐篷后,他摸到弹药箱,连续投掷TNT炸药,电台和地图桌在爆炸中飞上天。美军指挥系统瘫痪,防线乱成一团。 常同茂的战术充满战场智慧,作为通讯兵,他精准识别指挥所价值;偷袭时专挑弹药库和电台下手。 面对巡逻队,他故意暴露踪迹引双方交火。天快亮时,他撞见七名美军押着志愿军伤员,一颗手雷炸翻四人,再用枪顶住军官脑袋逼其投降。 黎明时分,他带着七名俘虏和二十多名伤员归队。战报记录:单人歼敌30余人,端掉5处工事和团级指挥所,1952年,常同茂代表功臣到平壤参加朝鲜最高人民会议给志愿军英雄、模范、功臣授勋典礼。 常同茂的传奇并非孤例,同一时期,47军老兵彭官荣夜袭敌营缴获机枪,符官桓雪地活捉美军哨兵。这群战士用“一把炒面一把雪”的坚韧,打出了“轻步兵的巅峰”威名。 如今意识和平年代,但那段经历始终鲜活。战火中,他从未想过当英雄,只是不能丢下战友,不能辜负身后祖国。 一场看似必败的困局,被一个少年用勇气和智慧改写。常同茂的故事被载入军史,成为“孤胆英雄”的经典注脚。 今天重温这段历史,依然震撼人心:英雄不是天生的,而是有人在绝境中选择了坚守。 信息来源 中国军网《抓敌弱点 快速突击:志愿军穿插战术屡建奇功》 百度百科—河南省籍特等功臣常同茂 我们的天空(中国人民解放军95829部队官方账号)《70周年巡礼篇丨英雄的第二连》
1951年,美军俘虏了一个17岁的志愿军战士,美军用电话线把他捆住,连夜拉去领赏
玉尘飞啊
2025-10-05 19:42:30
0
阅读: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