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各大港口如临大敌,严查必和必拓铁矿石,一律不予接收!看来,中方是铁了心要给澳大利亚立个规矩。近期,国内各大买家被要求停止购买必和必拓任何以美元计价的海运货物,甚至连已在运输途中的货物也在此次限制范围内。 中国港口的变化是在九月底突然出现的,那几天沿海各大码头几乎同时收紧检验标准,来自澳大利亚的必和必拓铁矿船成了重点对象,所有以美元计价的货物都被暂停卸载。 海面上排满了等待的散货船,港口调度一夜间紧张了起来。没人一开始明白发生了什么,直到传出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的一纸命令。 所有钢厂和贸易商立即停止采购必和必拓的美元货,途中船也不准靠岸。表面上理由是合同纠纷,但业内心里清楚,这不是单纯的商务矛盾。 前段时间必和必拓提出新财年的价格要提高一成多,理由是中国市场回温。然而那时国际现货价还在往下掉,连八十美元一吨都守不住,中方当然难接受。 谈崩之后,买家先停部分品种的订单,后来干脆全线喊停。港口的封锁,就成了最后的回应,这相当于在铁矿定价权上摊牌。 冲击最快的是澳大利亚那边。总理阿尔巴尼斯第二天就出面表态,说这事令人担心,却也没敢强硬。 他知道矿业是澳洲的命根子,铁矿出口占了三成经济收入,去年带来上千亿澳元。消息传出后,BHP股价应声下跌,公司内部据说马上开会研究对策。 毕竟他们近六成铁矿石卖给中国,短期换市场根本来不及,西澳的矿区要真停摆,失业潮就在眼前。而对中国来说,这场行动并不是突然起意。 过去几年,中国早就在为减少美元结算做准备。早在2019年和南非、乌克兰就有过人民币结算的铁矿合同,后来还和巴西、阿根廷签了本币结算协议。 连BHP自己在2020年也尝试过一次人民币交易。如今中国明确要求美元货不得入港,却留下用人民币结算的通道。 中国敢出这招,也有底气。国内钢厂库存充足,巴西瓦莱和非洲几内亚的矿正在补上空缺。几内亚的西芒杜项目预计2026年投产,铁品位高,成本还低得多。 对比下来,澳洲的运输距离远、费用高,价格谈不拢也就不奇怪。在全球铁矿贸易已转向买方市场时,中国的主动权比任何时候都大,选择也更多。 这场看似突发的封锁,其实是多年博弈的集中表现。中方要的不只是合理的采购价,更要掌握话语权。 从美元转向人民币,从被动接单到主动定规矩,中国正在重塑自己在资源贸易中的位置。而澳大利亚也被迫面对现实:过度依赖单一市场的风险终于显形,靠铁矿一项养活全国的模式走到了需要调整的节点。 从更大的格局看,这不是一国之争,而是全球贸易结构的又一次调整。中国通过限制BHP的美元货,让外界看到了它在重塑供应链和金融体系上的决心。 资源依赖、定价权和货币结算,这三者在这场风波里被搅在一起。澳洲必须重新计算收入,中国也在稳步推进自己的新棋局。 港口依然繁忙,但那批来自澳洲的船还在漂着。它们成了标志,标志着旧的交易方式正在被打破。 未来或许还会有波折,可有一点已经写在这场封锁的背后谁掌握定价和结算的主导权,谁就能在下一轮贸易博弈中站稳脚跟。
为何我国叫停澳大利亚铁矿石,理由有六:第一,必和必拓的矿砂质量下降。第
【21评论】【2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