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0月1日,菲律宾参议院以15票赞成、3票反对、2票弃权的投票结果通过了

韫晓生 2025-10-05 16:50:38

[微风]10月1日,菲律宾参议院以15票赞成、3票反对、2票弃权的投票结果通过了一项决议,敦促国际刑事法院基于人道主义考虑批准对菲律宾前总统罗德里戈·杜特尔特实施软禁。   (信源:腾讯网——杜特尔特拘押现转机,菲律宾参议院今日表决软禁提案,盟友与批评者再现立场对立)   杜特尔特今年都 80 岁了,从 2025 年 3 月被羁押在海牙的 ICC 拘留所后,身体就一天不如一天。   律师提交的报告里写得很具体:记忆力衰退,走路都打晃,体重掉了二十多公斤,九月底还在拘留所里晕倒过,得叫急救车抢救。   菲律宾参议院就是抓住这点,说要 “基于人道主义”,呼吁 ICC 把他从关押改成软禁,还要求派独立医疗团队评估他的身体状况。   但别光看 “人道主义” 的表面,杜特尔特可不是普通老人 —— 他正面临 ICC 三项反人类罪的指控,涉嫌参与至少 76 起谋杀案。   这些指控都跟他任内的 “禁毒战争” 有关:2013 到 2016 年当达沃市长时,涉嫌通过 “行刑队” 杀了 19 人;2016 年当上总统后,禁毒行动里又有 43 名疑似毒贩没经过审判就被杀害,形成了 “全国性行刑队” 网络。   简单说,ICC 抓他,是因为认定他的禁毒手段涉嫌 “法外处决”,践踏了法治。   这里得科普个关键问题:国际刑事法院(ICC)到底是啥?菲律宾参议院的决议管用吗?   ICC 是专门管反人类罪、战争罪这些严重国际罪行的机构,总部在荷兰海牙,但它跟联合国没关系,也不是 “世界警察”。   更重要的是,ICC 的裁决和监管措施,完全独立于成员国的国内政治,菲律宾参议院的决议顶多是 “外交喊话”,法律上根本约束不了 ICC。   之前 ICC 判刚果、科特迪瓦前领导人软禁,都是自己根据案情定的,跟当事国的呼吁没直接关系。   那菲律宾参议院为啥还要费这劲?说白了,背后全是政治算计。杜特尔特家族这两年又重新崛起,他女儿莎拉(现在是副总统)最近活动频繁,一边为老爸争取同情分,一边其实是在为 2028 年的选举铺路。   现总统马科斯支持率才 25%,根本不敢得罪杜特尔特的支持者,只能在 “国际责任” 和 “国内压力” 之间装糊涂,对这事儿不反对也不明确支持。   参议院通过决议,既赚了 “体恤老人” 的好名声,又帮杜特尔特家族攒了人气,简直是一举两得。   现在最头疼的其实是 ICC。一边是人道主义压力:杜特尔特年纪太大,真在拘留所里出了人命,ICC 得背 “不人道” 的骂名;另一边是司法公正的底线:他犯的是反人类罪,要是轻易改软禁,以后谁还服 ICC 的判决?   之前 ICC 搞软禁有过先例,但条件特别严 —— 不准见媒体,电子设备全监控,基本等于 “变相关押”。就算真批了,还有一堆难题:让他住菲律宾驻海牙使馆?还是找比利时、荷兰这些国家接收?谁来监管、谁出钱、安全怎么保障,全是麻烦事。   网友们对此也是看法分裂。有人说:“再怎么罪大恶极,也是八旬老人了,软禁确实更人道”;有人戳穿本质:“这就是政治表演,真讲人道,当初禁毒战争里的死者谁来心疼?”;还有人理性分析:“ICC 要是让了步,以后对付独裁者就更难了”。   其实这话没说错,杜特尔特的 “禁毒战争” 在菲律宾国内确实有支持者,觉得他 “敢动真格”,但国际社会骂他 “屠杀无辜”,这就是争议的核心 —— 打击犯罪能不能突破法律底线?   更有意思的是周边国家的态度。东南亚国家全都不站队,毕竟这种 “主权 vs 人权” 的事太敏感;美国跟 ICC 关系本来就微妙,肯定不会吭声;欧盟国家倒是支持 ICC 按程序来。   而杜特尔特当总统时跟中国走得近,之前还有传闻说中国可能接收他,后来也被辟谣了—— 毕竟接收他等于变相支持他的政策,太影响国际形象。   说到底,菲律宾参议院的决议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三重博弈:人道主义和司法公正的拉扯,国内政治势力的角力,还有国际社会的立场分化。   杜特尔特的命运到底会怎样?是继续关押受审,还是改成严控的软禁?现在谁也说不准。但有一点很明确:法律不该因为年龄就打折,人道主义也不能成为逃避审判的借口。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觉得 ICC 该批准软禁杜特尔特吗?打击犯罪和遵守法律底线,到底该怎么平衡?评论区聊聊,也来看看这桩 “老人、罪行与政治” 的复杂大戏,最后会怎么收场。

0 阅读: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