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拒绝技术转让后,日本接盘越南铁路项目,越南总理范明政这次真以为捡到宝了,宣布高铁动工在即,可他恐怕忘了掂量一下,接盘的是谁,付账的又是谁。 越南南北高铁项目已经酝酿了20多年,但每一次的推进都让人感觉像是在“原地打转”。 从2001年开始规划到今天,越南总理范明政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宣布高铁即将动工,但每一次都因技术、资金、合作伙伴等问题而无法实施。 这一次,越南总理再次宣布,高铁工程有望在2025年底开始动工,然而这背后的复杂情况远非表面那么简单。 从一开始,越南就面对了两大难题:资金和技术,为了这条连接河内和胡志明市的南北高铁,越南的目光早早就锁定了中国,中国高铁技术在世界上已经成熟,并且逐步走向国际市场。 越南希望借此机会不仅能获得技术支持,还能实现技术转让和本土人才培养,然而越南想要“白嫖”中国的核心技术,却忽视了中国为了这项技术付出的巨大代价。 中国高铁的发展经历了长达十多年的技术攻坚,技术的核心部分,例如列车控制系统和轨道设计,是无数工程师的心血结晶。 中国并没有义务将这些技术轻易转让,尤其是当另一方仅仅把技术看作是“免费赠送”的资源时,合作自然无从谈起,最终,中国与越南的合作宣告破裂。 正当越南感到无奈时,日本主动提出接盘,在2023年,日本不仅愿意提供新干线的技术,还承诺通过低息贷款提供资金支持,越南的总理范明政如获至宝,宣布即将开始建设南北高铁。 问题随之而来,日本的“救援”并非那么简单,越南为了获取日本技术,不仅要承担巨额的建设成本,还要接受一些潜在的风险。 日本提供的新干线技术并不完全适应越南的实际地理和气候条件,越南多山的地形和多变的气候要求高铁系统必须有较高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而新干线的设计并不完全适应这些复杂条件。 比如,新干线对地质稳定性要求极高,而越南的地质情况却非常复杂,特别是在湄公河三角洲和中部的喀斯特地貌地区。 尽管日本承诺低息贷款,但这笔钱也并非白给,越南不仅需要为高额的贷款支付利息,还得购买日本的设备和技术,甚至在施工中依赖日本的公司。 这意味着越南实际上并没有完全控制项目,而是深陷在了日本的技术“锁链”中。 日本的高价方案,虽然提供了技术支持,却可能会导致越南长期依赖日本,并因此失去自主发展的机会。 越南自己并没有充足的资金来承担如此庞大的项目预算,670亿美元的投资几乎占据了越南整个GDP的15%。 即便如此,项目的资金问题仍未解决,越南只能依赖日本的贷款,而在贷款的同时,还需通过其他手段寻求融资,这无疑会让国家的财政负担更加沉重。 过去几年里,越南的财政已经面临了很大的压力,特别是在教育、医疗和国防上的开支都在不断增加,将如此大一笔资金投入到高铁项目,可能会让越南的财政陷入困境。 这个项目的工期也显得异常漫长,按照目前的计划,越南的南北高铁需要16年才能完工,而在此期间,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都可能导致项目的技术过时。 比如,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的高铁可能会采用更加先进的技术,而这条已经建设完成的线路可能难以适应新的技术要求,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风险。 日本接盘的背后,还隐藏着更深的战略考量,近年来,中国在东南亚的高铁建设项目已取得了一系列成功,比如中老铁路、雅万高铁等项目都在中国的支持下顺利推进,这使得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日本显然不甘心在这个地区被中国的高铁技术挤压,因此,越南的高铁项目成了日本与中国争夺影响力的重要战场。 日本通过高铁项目进入越南市场,既能推广新干线技术,又能借此增强自己在东南亚的经济存在。 越南却没有完全意识到这种合作背后的潜在问题,虽然日本提供了先进的技术,但越南不得不承受高昂的成本,并且需要接受日本在项目中的主导地位。 而且,越南本国的高铁技术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反而在不断依赖外国技术的过程中,可能丧失自主研发的机会,这样的选择,是否值得越南付出如此高昂的代价,仍然值得深思。 这场高铁博弈,实际上折射出的是发展中国家在面对技术引进与自主发展的矛盾。 一方面,像越南这样的小国,急于借助外部力量实现现代化,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面临技术依赖和资金压力的双重困境。 越南的困局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问题,更是整个东南亚地区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共性难题。 越南的高铁项目最终能否实现,仍然没有定论,中小国家如何在大国之间找到自己的位置,也让我们反思基础设施建设与技术引进背后更深层次的战略考量。 信源:驻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处——《越南总理范明政要求8月19日同步启动老街—河内—海防标准轨铁路和南北高铁项目征地工作》
普京的报复,已经开始了,但目标不是法国!很多人以为俄罗斯会派核潜艇去硬刚法国。错
【20评论】【6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