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博弈,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如果我们败了,未来一百年将再无可能,如果赢了,未来一百年,甚至更长,我们的发展将不会再有国家敢打压我们,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指日可待。 中美现在真正的较量是看谁能更有效地调动自己的优势,核心也从争抢全球地盘,转向了内部动员效率和发展路线的大对决,但中美之间并不是处在同一起跑线上的,美国手里攥着全球科技体系的王牌,打法就是“精准断供”。 无论是特朗普政府曾盘算的145%极端关税,还是拜登政府接力搞的“小院高墙”,再到拉拢盟友组建“科技民主联盟”,目的都非常直接:在关键节点上切断你的外部市场和技术来源。 但中国的反制并没有掉进对方的节奏里,而是打出了一张产业链上游的“命脉牌”,中国掌握着全球超过七成的稀土精炼产能,这东西可是“工业维生素”。中国对稀土实行出口管制,消息一出,全球芯片股都跟着抖了抖,甚至直接关系到美军F-35战斗机这类尖端武器的生产。 这种对产业命脉的掌控,等于是在上游给美国的技术优势套上了一个“紧箍咒”,美国也想搞“稀土联盟”来摆脱依赖,但效果并不好,这跟中国成功把出口市场拓展到东南亚、欧洲等地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场持久战比的不仅是技术,更是内部动员的效率,美国高调推出的《芯片法案》,钱是不少,但因为国会里的争吵、地方利益的纠葛,再加上劳工和审批成本等一堆麻烦事,执行起来磕磕绊绊,暴露了它在系统性危机面前的迟滞。 反观中国,“举国体制”的能量就显现出来了,我们不光是集中力量办大事,让中芯国际顶着压力实现了芯片的稳定量产,推动光刻机研发往前迈了一大步,还能极大程度的发展看得见的经济,当外部出口受阻,国内马上能启动万亿级的财政储备,靠着基建投资和刺激内需来对冲风险,稳住就业。 更重要的是,一大批90后、00后的新生代科研人员正成为攻坚主力,给这场硬仗注入了最宝贵的智力后援。 美国的持续施压反而加速了中国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中国的战略重心正从过去融入全球市场转向构建一个以内循环为主、更独立自主的“内生发展”,这场博弈的结局,可能不是谁干掉谁,而是看中国能否成功跑通一个自我强化、自我迭代的经济科技闭环。 这个底气从哪来?一个是由14亿人构成的巨大消费市场,另一个是从一颗螺丝钉到一列高铁都能造的完整工业体系。华为昇腾AI芯片的突破、人工智能在智慧医疗等本土场景的应用,还有老百姓对国货越来越强的支持,外部的压力,正在变成强化内部循环的动力。 其实中美双方对“胜利”的定义就不一样,美国想的是维持自己的全球领导地位,而中国的根本目标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所以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中国的选择必然是向内扎根,把经济稳定、技术自主和民生改善当作最终的成绩单。
中美博弈,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如果我们败了,未来一百年将再无可能,如果赢了,未
陈磊娱乐
2025-10-05 15:41:13
0
阅读: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