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 是如何 通过数据标记 推测你可能行为 案列之二
关于普通人因数字货币交易被“请喝茶”的详细案例梳理。
【【普通人因数字货币交易被请喝茶案例】】
一、当事人背景与动机
* 【身份】:普通的北京上班族。
* 【动机】:因为急着用钱,所以决定卖掉自己持有的数字货币。
二、交易与汇款操作
* 【交易内容】:当事人在【BTC Markets】等平台上卖掉了持有的【比特币和一些以太坊】。
* 【汇款方式】:之后他把钱汇入到国内的个人银行账户。
* 【风险规避措施】:他考虑到了风险,没有进行一次性的大额汇款,而是【分拆成几次不同数额的款项】汇入国内,以避免引起注意。
三、银行账户被冻结
* 【初步冻结】:钱到账几天后,他突然发现用于收款的银行卡【被冻结了】,无法转账、消费或提现。
* 【冻结范围扩大】:没过多久,他发现自己名下的【几个其他银行账户也被冻结】,导致其现金流几乎断裂,除了微信钱包外,所有银行卡都无法使用。
四、👮♀️介入与“喝茶”过程
* 【传唤】:正当他打算联系银行客服时,接到了一个陌生的本地号码来电。对方自称是【本地pcs】,要求他【立刻马上】到派出所接受询问。
* 【强制要求】:当他以正在上班为由,询问能否下班再去时,直接说:【“你现在不来是吧,那我干脆直接去公司请你吧”】。
* 【接受传唤】:作为一个没见过这种阵仗的普通老百姓,他只能立即前往派出所。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喝茶”】,过程非常紧张,手心冒汗。
【询问流程】:
* 【常规问题】:警察首先询问他最近是否【🧱】,以及使用了哪些境外的网站和APP。
* 【手机检查】:尽管他一开始否认,但警察坚持要检查他的手机,随后发现了手机里安装的【推特、YouTube和一些VPN软件】。
* 【信息记录】:警察开始做笔录,详细记录了他手机里的VPN软件、推特和油管的【账户信息】。
* 【切入正题】:在简单的普法教育后,警察直接询问他最近是否在网上【参与过赌博】。
* 【摊牌】:在他否认赌博后,警察直接点明了问题所在:【“那你境外账户汇钱是怎么回事啊?”】。
* 【坦白交代】:至此,他意识到已经无法隐瞒,于是彻底摊牌,承认了自己投资和交易数字货币的全过程。
五、事态升级与后果
* 【怀疑加重】:当他一提到【比特币】这件事,盘问细节就越来越多,事件开始升级。
* 【搜查电脑】:公安当场决定,不仅要看手机,还【必须检查电脑】。随即派车送他回家,并跟随他进门,直接把电脑拿走。
* 【设备没收】:电脑被带回派出所后即被【没收】,大概是为了调查其中是否有【跟洗钱相关的记录】。
* 【后续状态】:
* 当事人虽然被允许先回家,但银行账户【目前还是冻结的】。
* 同时,他被要求【随时等待的传唤】,生活陷入了比较麻烦的状态。
* 他还很担心数字货币交易可能涉及中国的【资本利得税】问题,怕在这方面会遇到麻烦。
六、案例暴露出的监控细节
* 【银行上报机制】:此案例表明,可以【直接收到银行上报的信息】。任何可能涉及诈骗、赌博或洗钱嫌疑的资金异动,都会立刻触发系统,并可能导致当事人被叫去“喝茶”。
* 【大数据关联】:警方并不需要实时查看所有人的交易记录,而是通过大数据系统查看【数据产生异常】或被【标记为高风险】的用户。
* 【高风险行为定义】:【大额境外资金】加上【数字货币】再加上【翻墙行为】,这三者结合,就等于把自己定义为了一个【高风险分子】,从而引起警方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