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西方包括美国应该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了!以前打仗讲究“发现即摧毁”,现在中国空军直接升级成“锁定即绝杀”。因为有了PL-17超远程空空导弹,射程超过400公里,比普通空战交火距离远了整整10倍! PL-17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有源雷达制导超视距空空导弹,目的很明确,就是在空战的第一回合就摧毁敌人最关键的支撑力量,比如预警机、加油机以及电子战飞机。 这类目标的重要性不用多解释,谁掌握天空信息、谁能持续作战,谁就能占据战场主导权。 过去要击落这些目标必须突破敌人战斗机防线,风险极高,但四百公里射程意味着中国战斗机在自己的防空圈外就能完成任务,这不仅让敌方高价值资产难以靠近,甚至可以逼得它们在战场几百公里外徘徊。 目前公开报道显示,PL-17最初部署在歼-20和歼-16等大型作战平台上,这两种机型都有足够载荷和先进的雷达系统来支持其全距离作战能力。 有照片显示,歼-10C也开始挂载PL-17,这在军圈里引发了不小的讨论。 歼-10C虽然机体较轻,但配备了现代化的有源相控阵雷达,理论上可以为导弹提供足够的目标锁定能力,但在极远距离上,仍需依赖预警机、数据链等外部支援才能发挥PL-17的最大威力。 这种发展趋势本身就在改变东亚空战格局,因为过去中型战斗机主要承担的是中近距离作战任务,而现在连中型机都能威胁到几百公里外的高价值空中目标,这种跨平台的武器整合,让中国空军的作战半径和杀伤链延伸到了一个新的层级。 从战略意义上讲,这种能力的出现等于在空中筑起了一道“拒止屏障”。 比如在南海、东海甚至台海附近,如果有PL-17在空中巡逻,美军和盟友的空中加油机、预警机等大型平台就必须远离四百公里以外,而一旦这些空中支援平台远离,前线战机的滞空时间、感知能力都会明显下降,作战效能被大幅削弱。 这也是为什么有外国分析直接将PL-17称作“改变游戏规则的武器”。 值得注意的是,在西方的传统空战思维中,远程空空导弹虽然有一定威慑力,但很少在真正的交战中被大量使用,因为要在极远距离精准打击需要极高的探测、追踪和数据传输能力。 然而中国在过去几年里不断完善空军体系,从空警系列预警机、加油机,到体系化的数据链建设,再加上新一代战机装备的有源相控阵雷达,这些都为PL-17发挥最大作战潜力提供了条件。 简单说,这枚导弹不是单独的“神兵利器”,而是嵌入了整个作战网络里的关键一环。 从外部环境来看,这种能力的出现,恰逢美国与其盟友在亚太加大军事存在,美军的航母打击群、盟国的防空体系过去是依赖空中支援平台维系作战节奏的,现在这些平台在东亚前沿的生存空间被极大压缩,这对于整个美日等国在区域的行动计划都是重大挑战。 换句话说,过去是中国担心敌人依靠预警机和加油机的优势推进作战节奏,现在这种战略天平开始反转。 历史上,不管是海湾战争还是科索沃战争,这类高价值空中资产的作用都被证明至关重要,一旦失去它们,前线战机如同失去眼睛和补给,很快会丧失优势。 这一点西方肯定很清楚,所以他们对PL-17的关注度远高于其它常规导弹。 从装备的发展节奏来看,中国在远程空战方面的投入并没有停下。 不仅有PL-17这样射程跨入四百公里的产品,还有传言正在研发的更高速度、更长射程的新型号,其性能可能是PL-17的两倍。 这说明在未来十年,中国空军的远程打击能力还会继续跃升,对区域军事格局的影响也会持续扩大。 西方过去习惯于依靠技术优势去压制别人,现在在东亚方向,他们必须面对一个在远程空空导弹、探测手段和平台整合上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对手了。
现在西方包括美国应该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了!以前打仗讲究“发现即摧毁”,现在中国
阿皮历史库
2025-10-05 15:00:01
0
阅读:1118
用户23xxx93
应该去日本密密炸点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