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美国人一旦破产,基本就没机会翻身?一位居住美国10多年的朋友告诉我,美国的街头的流浪汉,可不全是穷人,他们反而更多的是中产阶级,甚至是曾经的成功人士,破产了才变成流浪汉的,可为什么他们破产后不能重新打拼呢? 在美国,申请破产并不像许多人以为的那样能彻底清除所有债务,根据破产法第7章,虽然可以通过清算资产来免除部分债务,但学生贷款、子女抚养费以及近年所欠税款这三类债务通常无法通过破产程序消除。 更扎心的是,破产记录会在你的信用报告上停留7-10年,这意味着什么?往后你去租房、贷款甚至求职,这个污点都会如影随形。 哈佛的沃伦教授做过研究,发现医疗债务才是美国中产破产的"头号杀手",即使有医保,一场大病也可能让你背上数十万美元的债务,前微软工程师大卫就栽在这上面,癌症治疗让他欠下15万美元,即便宣布破产,部分医疗债还是得继续还。 破产会让你的FICO信用评分一次性掉200多分,直接导致贷款利息比别人高5%到11%,40%的房东看到信用记录就会拒租,很多雇主一发现简历上有破产记录就直接刷掉。《纽约客》跟踪过10个破产者,其中6个人因为信用太差租不到正常公寓,只能辗转于各个汽车旅馆,这种"住得不稳定→工作难稳定→更穷"的死循环,一旦陷进去就很难脱身。 美国的社保体系相比欧洲国家要薄弱许多:失业救济金最长只能领取半年,食品券每月最高额度仅为250美元,而申请医疗补助的收入门槛过高,导致不少陷入财务困境的人无法获得资格。 前银行副总裁莎拉对此深有体会:"我曾经管理200人的团队,破产后却连廉租公寓的押金都交不起,这个落差,只用了9个月," 破产不只是钱包被掏空,更是对自信的致命打击,研究显示,破产者得抑郁症的概率是普通人的三倍,而在技术迭代飞快的行业,比如IT,失业一年可能就意味着技能过期,一位前软件架构师苦笑着说:"等我缓过来去找工作,发现自己熟悉的编程语言都过时了," 研究数据表明,美国中产破产后很少是慢慢下滑,更多是直接坠入底层,没有医保后,一次普通的牙痛都可能花光你所有积蓄,没有固定住址,连应聘外卖员都会被拒,因为人家需要地址寄送工作装备。 在我看来,美国破产困境就像一场精心设计的"完美风暴":社会鼓励高杠杆消费,福利保障却跟不上,整个系统对信用评分过度崇拜,再加上技能快速贬值,让跌倒的人很难重新站起。 最让人担忧的是"债务世袭",父母破产的直接后果,可能是孩子不得不背上更多学生贷款,然后重复同样的悲剧。 对比看看欧洲:德国给债务人6年的"观察期",按能力还款后就能重新开始,法国则保证破产者不会流落街头,这些设计背后,是把人当人看的基本理念。 有意思的是,美国这个以"给第二次机会"闻名的国家,却构建了最不容犯错的经济体系,当你的信用分数比你的能力更受重视时,这个系统其实已经背离了它的立国精神。 我们可以这样调整:对恶意逃债和因故破产的情况区别对待,避免一刀切,同时为技能落后的从业者提供培训机会,并建立信用恢复机制,让积极还债的人有重新开始的可能。 说到底,一个健康的社会应该明白:经济数据起起落落,但每个数字背后都是真实的人生,我们对待失败者的态度,恰恰衡量着这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毕竟,谁又能保证自己永远不会成为那个举着纸牌的前财务顾问呢?
就在刚刚杰克众议员正式公布!10月4日,捷克2025年议会众议院选举投票正
【5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