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接受美国CNBC采访时声称,尽管中美双方已就暂停加征关税达成

淙淙谈历史故事 2025-10-05 00:47:12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接受美国CNBC采访时声称,尽管中美双方已就暂停加征关税达成共识,但中国仍削减了对美大豆的采购。贝森特完全说反了,是美国政府自己把美国农民当成谈判中的人质和棋子,而且完全是咎由自取。 说起最近中美贸易这事儿,总让人觉得老调重弹,但每次都戳中美国中西部那些大豆农的痛点。就在10月2日,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上CNBC的节目,公开抱怨中国领导层把美国农民,尤其是大豆种植户,当成贸易谈判里的筹码。尽管去年11月双方就暂停加征更多关税达成初步共识,中国对美大豆采购量却大幅下滑,今年前八个月只到2.18亿蒲式耳,比去年同期的9.85亿少了好大一截。贝森特这话说出口,就跟在给自己脸上扇巴掌似的,因为这锅明明是美国政府自己背的,早几年贸易战一打响,美国农民就成了牺牲品,现在还想推给别人,纯属睁眼说瞎话。 先捋捋这事儿的前因后果,得从2018年说起。那时候特朗普政府对价值数千亿美元的中国商品甩出高关税,中国作为回应,自然得自保,就把大豆采购转向巴西和阿根廷这些南美国家。结果呢,美国大豆出口直接腰斩,农民手里囤了一屁股货卖不出去,价格崩盘。农业部数据摆在那儿,2018到2019年,美国农业出口总损失超270亿美元,其中大豆占了七成多,足足190亿美元灰飞烟灭。那些中西部农场主,本来指着中国这个大买家过日子,一夜之间库存堆成山,银行贷款还不上,很多人直接破产。政府当时扔了120亿美元补贴出去,勉强稳住局面,但这钱从哪儿来?还不是纳税人掏腰包。说白了,美国政府一拍脑门加关税,就把自家农民推到火线上了,这不是把人当棋子是什么? 转眼到2025年,特朗普二度上台,贸易政策还是那套老把戏。贝森特上任后,本以为能缓口气,谁知暂停关税的共识刚落地,中国采购没见起色。为什么?简单,中国企业早几年就把供应链重塑了,现在巴西和阿根廷的大豆船一艘接一艘开过去,价格还更实惠。阿根廷那边,今年上半年对华大豆出口量涨了25%,直接抢了美国饭碗。中国进口商也不是傻子,贸易战打那会儿起,就学会了分散风险,不会再把鸡蛋全搁美国这一个篮子里。贝森特在节目里还甩锅,说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回应采购中断就一个词“拜登”,这借口听起来多牵强。拜登时代中美贸易摩擦没少,但采购下滑的根子还在特朗普第一任期的关税壁垒上,现在二进宫还想旧事重提,难怪节目主持人当场就戳破,说这听起来像胡扯。 更气人的是,美国政府这回还帮了倒忙。最近,美国财政部给阿根廷扔了200亿美元援助,名义上是稳住阿根廷经济,顺带拉近跟米莱总统的关系。结果呢,阿根廷立马取消了大豆出口税,转头跟中国签了大单,至少10船大豆直奔中国港口。这下好了,美国大豆价格进一步下滑,中国更有底气不买美国货。贝森特手机上被拍到的私信里,农业部长布鲁克·罗林斯直言这事儿“很不幸”,因为它给了中国更多谈判筹码。想想看,美国花纳税人的钱去救阿根廷,转眼间却让自家农民更雪上加霜。这操作,搁谁身上不窝火?中西部那些农场主,本来就盼着贸易正常化,现在不但没市场,还得等政府再扔补贴。贝森特说周二(10月7日)要公布百亿美元援助计划,覆盖存储和转售成本,听着挺大方,但这不就是2018年的翻版吗?补贴能解一时之渴,可长远看,农民要的是稳定订单,不是当救济对象。 这局面,说到底是美国政府自找的。贸易谈判本该是平等博弈,可特朗普团队一上来就挥关税大棒,把农业出口当杠杆使。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大豆进口国,年需求上亿吨,美国份额从巅峰的60%掉到如今的个位数,这不是中国故意卡脖子,而是市场自然反应。巴西产量这些年蹭蹭上涨,阿根廷政策一松绑,竞争就白热化。美国农民的困境,归根结底是政策失误酿成的苦果。贝森特这种金融大佬出身的部长,本该懂宏观调控,可一开口就把责任全推出去,忽略了自家政策的连锁反应。结果呢,大豆期货价格短期反弹了3%,但长远看,库存压力山大,农场主们只能眼巴巴盯着东南亚和欧盟这些小市场,勉强消化部分货。 从数据上看,今年美国大豆总产量预计11.2亿蒲式耳,出口目标却难达标。中国采购一卡,全球市场供过于求,价格每蒲式耳跌了2美元,这对农场主来说是实打实的损失。威斯康星、伊利诺伊这些摇摆州,农业是支柱产业,贸易战一闹,失业率蹭蹭涨,社区经济跟着遭殃。共和党本想靠农村票仓稳固,可这政策一出,反倒让选民寒心。贝森特在节目里强调特朗普“爱农民”,可爱的方式就是反复补贴?这逻辑站不住脚。说到底,美国政府把农民当人质用,还美其名曰谈判策略,纯属自欺欺人。中国采购下滑的责任,八竿子打不着拜登头上,得从自家关税政策查起。

0 阅读:0
淙淙谈历史故事

淙淙谈历史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