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菲律宾参议院以15票赞成、3票反对、2票弃权的投票结果通过了一项决议,敦促国际刑事法院基于人道主义考虑批准对菲律宾前总统罗德里戈·杜特尔特实施软禁。 先说说杜特尔特这人,他当总统那会,靠 “铁腕禁毒” 出了名。民间不少人觉得他干得好,可国际刑事法院却盯上了他,说他的禁毒行动可能涉及 “法外处决”,早在 2021 年就想调查。结果杜特尔特政府也硬气,直接宣布退出国际刑事法院,把调查给搅黄了。 现在参议院跳出来推动软禁决议,表面喊着 “人道主义”,实则是在释放 “认国际规则” 的信号。为啥这么说?最近这些年,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总找美国帮忙,可东盟内部不少国家都觉得它 “太依赖美国”,不太待见。 这次借着支持国际刑事法院,菲律宾既能向国际社会证明自己 “守规矩”,又能跟美国 “搭话”— 毕竟美国虽然没加入国际刑事法院,却总拿 “人权”“人道” 说事,菲律宾这招算是 “投其所好”,还能避免被人说搞 “独裁那套”。 再看两党联手这事,这里面的 “门道更深”。菲律宾政坛一直是 “家族说了算”,党派之间也总掐架,像这种涉及前总统的敏感事儿,多数党和少数党能一起出力,简直是 “破天荒”。其实他们心里都有本账,杜特尔特虽然卸任了,但影响力还在,他女儿萨拉之前还当副总统,军队、警察里不少人都是他的支持者。 现在总统小马科斯日子不好过,经济没起色,通胀还高,要是杜特尔特这边借着 “国际刑事法院调查” 的由头再活跃起来,指不定就会引发 “政治乱局”。 两党这会儿联手推决议,看似针对杜特尔特,实际上是把国内的矛盾 “甩给国际”,既不让杜特尔特阵营用 “反外部干涉” 拉支持,也能帮小马科斯 “减压”,一举两得。 国际刑事法院这边,也能借着这事儿 “捞点好处”。这些年国际刑事法院名声可不太好,总被说对西方国家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比如美国在阿富汗可能犯的战争罪,调查半天没动静,却总盯着非洲、中东国家查,大家都觉得它 “不公平”。 现在菲律宾主动让它介入杜特尔特的事儿,而且杜特尔特之前还公开反对过它,这对国际刑事法院来说,可是 “重塑形象” 的好机会。要是能好好处理,让人觉得它 “不怕强权、一视同仁”,说不定能挽回点在发展中国家的口碑。 再者,菲律宾地理位置重要,在南海边上,跟中国、美国都有不少牵扯,国际刑事法院要是能借这事儿跟菲律宾走近点,说不定能在亚太地区 “多些话语权”,还不用直接当美国的 “马前卒”,这算盘打得可够精。 还有东盟那边,也得说道说道。东盟一直讲究 “不插手别人家事”,之前成员国国内出啥政治事儿,它都很少吭声。这次菲律宾让国际机构管前总统的事儿,看似 “越界”,其实是在 “试探东盟”。 最近这些年,东盟内部对 “人权”“人道” 的讨论越来越多,越南、印尼这些国家也在改国内的法律,跟国际规则对齐。菲律宾这么做,既跟上了东盟的 “大趋势”,也想借着 “守人道规则” 的名头,在东盟里 “多攒点人气”— 毕竟在南海问题、经济合作上,它还得靠东盟国家帮忙,要是能少点分歧,后续合作也能顺点。 不过这决议能不能真管用,还得打个问号。一方面,菲律宾早就退出国际刑事法院了,按照国际法的说法,国际刑事法院对菲律宾前总统有没有管辖权,本来就说不清楚,就算它同意软禁,在菲律宾也没法执行; 另一方面,杜特尔特的支持者已经放话反对了,说这是 “政治迫害”,要是国际刑事法院真敢动,指不定会引发民众抗议,到时候菲律宾社会可能更 “分裂”。 还有美国的态度也很关键,美国虽然嘴上说支持 “保护人权”,但它肯定不想看到国际刑事法院对自己的盟友前领导人下狠手,万一影响了美菲的军事合作,比如最近两国老搞的联合军演,那可就亏大了,说不定美国会偷偷给国际刑事法院 “施压”,让它别瞎折腾,这么一来,这事儿又多了不少变数。 总的来说,菲律宾参议院这事儿,远不止 “反对前总统”“维护人道” 这么简单。它既是菲律宾在国内政治里 “平衡各方” 的手段,也是在国际上 “找位置” 的尝试,还牵扯着国际刑事法院、东盟、美国这些各方势力的较量。 后续发展怎样,不光关系到杜特尔特的命运,还会影响菲律宾未来的政治走向、东盟内部的规则,甚至国际刑事法院在亚太的影响力。
菲律宾一改常态,对华180度大转弯!因为驻菲律宾大使黄溪连的一句话。黄溪连大
【2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