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预料到了安娜会很快适应中国 也预料到了超群会很爱安娜,什么都会给她 万万没想到

马路说事阿 2025-10-04 22:46:27

我预料到了安娜会很快适应中国 也预料到了超群会很爱安娜,什么都会给她 万万没想到巴基斯坦姨妈会半夜打电话过来,要视频看安娜 说实话,我昨天刷到安娜的事儿时,直接懵了——一个中巴混血娃,被皮衣哥从巴基斯坦带到河北超群家,才一周就适应得跟从小在这儿长大似的,跟爷爷奶奶玩得嘎嘎开心,连邻居小刘两口子带的文文(也是巴基斯坦来的)都能凑一块儿唠嗑,那默契劲儿,我还跟我妈说“这娃也太给力了吧”!结果呢?半夜一通通电话过来,娃直接哇哇哭,之前攒的那点安稳劲儿,差点稀了咣当全没了,你说郁闷不郁闷? 本来我以为,安娜刚到超群家得跟认生的小猫似的,躲在姑姑身后不出来,毕竟换了国家、换了语言,搁谁不得适应阵子?但后来发现,这娃适应力绝了!跟爷爷学剥玉米,跟奶奶数小鸡,连超群那木讷的性子,都被娃带动得活泛了——皮衣哥走之前叮嘱他“多开直播,让大家看看娃”,一开始超群对着镜头跟对着墙说话似的,半天蹦不出一句,现在倒好,能跟网友唠“安娜今天吃了两碗面条,还抢了我半块馒头”,进步杠杠的! 不过直播里超群说的事儿,听得我有点揪心——他说之前在巴基斯坦跟胡美娜过日子,胡美娜每月花五六千,把他那点积蓄全造光了,他在巴铁又赚不到钱,最后只能靠爸妈打钱过日子,实在撑不住才回国。我晕,这日子过得也太憋屈了,换谁不得崩溃?还好现在安娜在身边,家里热热闹闹的,也算有个盼头。 本来吧,皮衣哥也是为安娜好,特意跟超群姐姐说“少跟巴基斯坦那边联系,不然娃看一次想一次,跟断奶似的难”,超群姐姐一开始也照做了,安娜没咋哭闹,大家都觉得“这下妥了”。结果苏美啦(安娜姨妈)那边出岔子了——半夜不睡觉,一个劲给超群姐姐打电话,就想瞅一眼安娜,挂了再打,挂了再打,手机跟闹铃似的响个不停! 我之前有个邻居,也是带娃从加拿大回来,娃姥姥天天早晚视频,结果娃一看见视频就哭,说“想姥姥,想回加拿大”,后来没办法,只能跟姥姥约定“每周六下午视频半小时”,过了两周娃才缓过来。你说苏美啦也是,想娃的心能理解,但也不能这么折腾啊?安娜一听见电话响,看见屏幕里的姨妈,哇的一声就哭了,之前这娃在中国都没这么哭过,超群一家当时都慌了:“这咋整啊?刚适应好又来这么一出!” 超群姐姐也是没辙了,本来想着留着苏美啦的联系方式,万一安娜说巴基斯坦话听不懂,还能让姨妈翻译翻译,结果现在成了“麻烦源”,直接麻溜删了联系方式。更没想到的是,平时跟闷葫芦似的超群,这次居然急了,给苏美啦发消息说“以后一周打一次电话就行,别再折腾娃了”——说实话,我还挺佩服他这股劲儿,总算硬气了一回! 不过后来我跟一个带娃的朋友唠,她说“之前听人说,小娃子3到6岁跟刚扎根的小苗似的,刚扎稳土就拔一下,容易长歪”,意思就是分离焦虑没处理好,以后可能怕跟人打交道,甚至不敢跟人亲近。我琢磨着,超群家“一刀切”删联系方式,虽说短期让娃不哭了,但会不会太绝对了?毕竟苏美啦也是娃的亲人,真断了联系,娃长大了会不会问“姨妈去哪了”?这事儿想想都头疼。 更让我困惑的是,这事儿还涉及啥跨国监护权——我查了下,巴基斯坦没加入那个《海牙儿童保护公约》,中国法律虽说规定父母是第一监护人,但管不到巴基斯坦那边的人。苏美啦没监护权,却一个劲想联系娃;超群家有监护权,却怕联系多了扰了娃,两边都喊“为娃好”,可到底谁对? 之前我刷到有条评论说“苏美啦是想借娃博关注吧”,但我看她之前在巴基斯坦送别安娜时,抱着娃哭的样儿,也不像装的——毕竟娃是她从小带大的,突然分开,搁谁都难受。可难受归难受,也不能半夜打电话折腾娃啊?这事儿整得,跟手里攥着块烫手的山芋似的,扔也不是,握也不是,荒谬得很! 其实我觉得,带安娜这种跨国娃,就跟熬小米粥似的,得小火慢慢搅,不能急。要是遇到两边亲人拉扯的情况,真别跟超群家一开始似的慌了神,先跟两边坐下来说好:比如每周六下午3点视频,一次20分钟,既不让娃断了对另一边亲人的念想,也别让频繁联系扰了娃的小日子——毕竟娃的安全感,比啥都重要,你说是吧!#皮衣哥##安娜#

0 阅读:46
马路说事阿

马路说事阿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