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口国庆节开2架飞机回老家:300公里仅用80分钟,油费200多元??? 这个国庆节,当无数人堵在高速上刷朋友圈时,安徽合肥的王先生一家,正开着两架私人飞机回亳州老家。飞行教员王先生载着女儿,妻子独自驾驶另一架,300公里仅用80分钟,油费200多元。 女儿在飞机上睡一觉就到了。王先生的语气平常得像在说出门买菜。更让人意外的是,面对高速长龙,他说:“没有优越感,乡亲们都习惯了。 等等,这真的只是“凡尔赛”吗? 当全网都在计算堵车时间、抢票难度时,这个家庭用最云淡风轻的方式,揭开了当代出行方式的另一种可能。没有抱怨,没有对比,只有一句“习惯了”——背后是飞行教员这个特殊职业赋予的生活选择。 有人会说“炫富”,但真相是:这架飞机是他教学的工具,回老家只是顺路。比起豪车,私人飞机在国内的使用成本正变得亲民。200多元油费,甚至低于某些路段的高速费+油费。 更触动人的是女儿的态度。当其他孩子在车里焦躁地问“还有多久”时,这个小姑娘已经学会在引擎声中安然入梦。这种成长环境差异,比交通工具本身更值得深思。 王先生那句“没有优越感”或许是真心话。当一种生活方式成为常态,比较就失去了意义。但这则新闻之所以引爆舆论,恰恰击中了大众对出行效率的集体焦虑。 我们真正羡慕的不是飞机,而是那份“说走就走,不堵不挤”的自由。当假期沦为“堵车节”,当团圆路上充满疲惫,这种高效出行的背后,是对时间价值的重新定义。 不必神话私人飞机,但该思考:当传统出行方式日益拥堵,我们是否该为未来交通保留更多想象空间? “别人的假期:空中走廊;我的假期:高速停车场。”这不仅是生活方式的差距,更是资源配置的现实写照。你怎么看?这种出行方式,离我们普通人到底有多远?
堵车的最高境界,牛马全部展现出来了国庆高速堵车,简直是“人类素质行为艺术展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