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德韦杰夫:一旦战败,就用核弹攻击4个国家,让世界进入末日,将动用战略核武器针对乌克兰、德国、英国和美国进行打击,从而引发全球性毁灭。 别再幻想这只是俄罗斯的“惯常威胁”。6月21日那条发布在社交媒体上的警告,压根没留情面。梅德韦杰夫直接点名:乌克兰、美国、英国、德国,谁都别想独善其身。 这可不是哪位政客的“情绪发言”,而是一位曾经统领俄罗斯、如今坐镇国家安全委员会二号位的“终极通牒”。 乌军刚刚在库尔斯克边境打出突破,北约的导弹部队也在德国加紧部署,而俄军的常规战线已经捉襟见肘。 在这种时候把“核选项”拿上桌面,根本不是虚张声势,而是摆明了要拿“共同毁灭”当谈判筹码。你要援乌?那就准备好接受“末日”的代价。 再看看俄罗斯的新核政策就更清楚了。2025年刚生效的那份《核威慑国家基本政策》里,四条开火条件清清楚楚写着:只要俄本土关键目标遭到攻击,哪怕是常规武器,也足以触发核反击。 这可不是老版本里动辄“最后防线”的说法,而是直接将核武器纳入战场工具包。更何况,“以升级促降级”这套逻辑早就被克里姆林宫内部奉为信条:常规打不赢?没关系,威胁升级,看谁先眨眼。 而这次,梅德韦杰夫不再藏着掖着,连坐标都给你画好了。乌克兰,源头;英国,急先锋;德国,后勤核心;美国,战略枢纽。每一个目标背后都是一整套西方援助体系的中枢神经。 你觉得他是在吓唬人?那你得看看美国在英国部署B61-12核弹的动作。你以为俄罗斯不清楚这些导弹能干什么?部署在哪儿,打多远,谁是目标,五角大楼心里有数,克里姆林宫更不会装傻。 而现在,俄罗斯不仅不装了,干脆把“核末日”当作下一步战略。7月27日,普京站在“波扎尔斯基大公号”那艘刚服役的核潜艇前,一句“海基核力量是国家安全的基石”,已经把战略方向说得明明白白。 那艘潜艇上每一枚“布拉瓦”导弹都能带着10枚核弹头飞越9000公里,落在德国、英国、甚至美东任何一座城市的上空。你要问俄罗斯能不能打?它现在的意思是,只要想打,根本拦不住。 最可怕的不是这些武器,而是他们现在真的准备动用。就在9月23日,梅德韦杰夫再次强调:“我们不希望核战争,但如果必要,那就没有赢家。” 这句话不是说给乌克兰听的,是说给白宫、唐宁街和柏林总理府听的。他是在告诉你,如果你们不退,俄罗斯就拉着你们一起下地狱。 为什么偏偏是现在?答案其实很简单:俄罗斯在常规战场上已经看不到胜利的可能。乌克兰军队在美英德先进武器的支持下,不仅顶住了进攻,还打到了俄本土。 西方越援助,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就越小。而在这种“寸土必争”的背景下,核威慑变成了最后一张牌。你不给我活路,那大家都别活。 更现实的是,俄罗斯国内也撑不住了。战争已经拖了三年,经济制裁、战场失利、社会不满,普京政府必须找个能“压住全场”的说法。 梅德韦杰夫的威胁,不只是对外,也是对内。如果你在莫斯科街头问一个普通人他担不担心战争失败,他会说:“不会,梅德韦杰夫说了,谁惹我们,我们就让他一起完蛋。” 这不是信仰,这是恐惧控制下的集体心理防线。普京不可能不懂这点,他需要让人民相信,哪怕俄罗斯输了,也能“赢得尊严”。 而这份“尊严”,就是核弹头的飞行轨迹,就是摧毁柏林、伦敦、华盛顿的可能性。在一个已经无路可退的政权手里,这种可能性就变成了现实的风险。 西方当然知道这个逻辑。你看拜登政府的动作就能看出来:对乌克兰的远程导弹支持依然打折扣,ATACMS导弹的使用范围仍被限制,北约内部对是否授权乌军攻击俄本土始终犹豫不决。 不是不想,而是不敢。因为每一发导弹落在俄罗斯境内,背后都有一只手在掂量:这下会不会把核弹激怒出来? 更别提德国和英国了。柏林现在的军援计划表面看着风风火火,背后却是一堆“程序审查”和“安全评估”;而伦敦,虽然嘴上硬,却也没敢再提什么“必须彻底击败俄罗斯”的话。 他们不是怂了,而是明白了,这场游戏的底线是人类文明的存续。而现在,那条底线已经被俄罗斯用核弹头划得清清楚楚。 但最讽刺的是,俄罗斯自己也知道核战争意味着“人类终结”。梅德韦杰夫不是没说过这话。他说得很清楚,“我们不想走到那一步”,但如果你逼我们,我们就不回头。
墙倒众人推,印度这次是真没统战价值了,联合国第80届大会上,土耳其、沙特、马来西
【3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