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的楼兰》看:普通人听歌时,藏在“播放键”背后的3个版权冷知识 聊完风波里的“糊涂账”,其实更该说说和咱们普通人相关的事——平时我们点开音乐APP,随手按下《我的楼兰》这类歌曲的播放键,看似简单的一个动作,背后却藏着不少容易被忽略的版权门道。搞懂这些,不仅能看懂这次纠纷,以后碰到“歌曲突然下架”“翻唱算不算侵权”这类问题,也能心里有数。 第一个冷知识:你听的“歌手版本”,可能藏着“多层授权” 很多人以为“这首歌标着云朵唱,那她就有权一直唱”,其实不是。就像《我的楼兰》,云朵能唱,是拿到了刀郎(曲作者)和苏柳(词作者)的“演唱授权”,而音乐平台能上架,又得拿到云朵方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授权”——相当于“房东(词曲作者)把房子租给租客(歌手),租客再允许中介(平台)帮忙转租”,每一层都得有明确的授权文件和期限。 之前平台迟迟不下架,就是因为“租客的租期到了,中介却没及时停掉转租”。平时我们遇到“喜欢的歌曲突然下架”,大概率也是某一层授权到期,不是平台“故意为难”,而是没了合法授权,再上架就可能侵权。 第二个冷知识:“翻唱视频”随便发?可能不小心就踩雷 现在不少人喜欢在短视频平台发自己翻唱《我的楼兰》的视频,觉得“我又不赚钱,只是爱好”,但这里面也有版权风险。按照规定,哪怕是免费分享,只要“公开传播”,就需要拿到词曲作者的“表演权授权”——就像你在小区广场唱这首歌,要是没经过允许,严格来说也算“公开表演”,只是非商业用途一般不会被追究。 但如果翻唱视频火了,有了广告分成、带货收益,性质就变了,成了“商业使用”,这时候没授权就属于明确侵权。之前就有网红因为翻唱热门歌曲涨粉后带货,被词曲作者起诉索赔的案例,说到底都是没搞懂“免费和商用的版权边界”。 第三个冷知识:“歌词摘抄”“片段剪辑”,也可能涉及版权 除了听歌、翻唱,很多人喜欢摘抄《我的楼兰》里的歌词发朋友圈,或者剪辑歌曲片段做视频配乐,其实这些行为也和版权相关。歌词属于“文字作品”,受版权保护,哪怕只摘抄一两句,要是用于商业宣传(比如商家用歌词做广告文案),就需要授权;而剪辑歌曲片段做配乐,不管是发短视频还是做vlog,只要公开传播,就需要“录音制作者权”授权——简单说,“用别人的劳动成果帮自己吸引关注”,就得经过允许。 当然,像咱们普通人发朋友圈纯分享,属于“合理使用”,不会有问题;但一旦和“流量、收益”挂钩,就得绷紧版权这根弦,不然很容易“无心侵权”。 其实这些冷知识的核心就一个:版权不是“歌手、平台的事”,而是和每一个听歌、传播歌曲的人都相关。以前我们可能觉得“版权离自己很远”,但随着《我的楼兰》这类纠纷被关注,大家慢慢会发现:只有尊重版权,词曲作者才愿意写更多好歌,歌手才敢用心演绎,我们才能一直听到像《我的楼兰》这样的作品。 #楼兰旋律# #刀郎# #云朵# #我的楼兰# #雪线之上#
我一直以为沙溢才是家里最能挣钱的,一年上了12个综艺,挣了4000万,真的够拼了
【50评论】【6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