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放他回中国,那将是美国科技界的巨大损失!” 美国专家发出慨叹,原来竟是为了他?中国一物理天才放弃百万年薪、美国绿卡,坦言 “我是中国人!” 当外界对着曹原的去向频频嘀咕,揣测他是否会被美国的优渥条件留住时,他的团队一句 “回国计划没变过”,掷地有声地打破了所有猜疑。 这份笃定,早已刻在曹原的骨子里。2024 年 7 月,他前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开展短期研究,刚到目的地,就主动跟身边人表明心迹:“我来这儿就想踏踏实实做科研,做完肯定要回中国。” 要知道,美国曾为了留住曹原,拿出了足以让很多人动心的筹码 ,百万年薪、美国绿卡,还有顶尖实验室的资源支持。 可在曹原眼里,这些都抵不过 “归属感” 这三个字。他总说:“我是中国人,学成之后回国是理所当然的事。” 在他看来,个人的理想始终要和祖国的发展紧紧绑在一起,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才是他实现科研抱负的最终归宿。 曹原能让美国如此看重,绝非偶然,他的科研实力早已在全球科学界崭露头角。 2018 年,年仅 22 岁的他在石墨烯材料研究领域,取得了一项震惊世界的突破 , 发现 “魔角超导效应”。 这个发现,一下子解开了困扰科学界长达一百多年的难题。更厉害的是,他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将相关研究成果写成两篇论文,成功发表在全球科研界公认的权威刊物《自然》杂志上。 凭借这项成就,他还被评为当年的 “年度科学人物”,成为全球首位获此殊荣的年轻亚洲学者。 要知道,无数科研人员一辈子都在为能在《自然》上发表论文而努力,曹原能得到编辑部的高度认可,其科研能力可见一斑。 此后,曹原在科研道路上一路高歌猛进。截至 2025 年,他已经发表了 9 篇《自然》论文和 1 篇《科学》论文,每一篇论文都像一颗重磅炸弹,不断推动着凝聚态物理领域向前发展。 2025 年 8 月,他的团队再传捷报,在《自然》杂志发表新论文,提出 “芯片级二维材料操控技术”。 这项技术堪称量子器件领域的里程碑,如今已经应用到华为等企业的 5G 芯片研发中,实实在在地帮中国在科技领域突破了 “卡脖子” 的难题,为国家的科技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曹原能在科研上持续产出重量级成果,背后也离不开国内对科研人才的大力支持。 这些年,全球范围内对顶尖人才的争夺异常激烈,我国早已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在石墨烯领域投入了超过 200 亿资金。 不仅如此,深圳、合肥等地还专门为曹原团队修建实验室、配备先进设备,就是想为他搭建一个能安心搞研究的平台,让他没有后顾之忧地追逐科研梦想。 而曹原也用一项又一项的科研成果,回报着国家的信任与支持。 他手里握着的,不只是一篇篇论文和一个个荣誉,更是中国科技突围的希望; 他心里装着的,从来都是 “我是中国人” 这五个沉甸甸的字,这是他的根,也是他前行的力量源泉。 人们常说,真正的天才,从不会被金钱所左右。他们心里清楚,自己的本领应该用在何处,应该为哪片土地贡献力量。 曹原的选择,不只是一位科学家对科研理想的坚守,更是一个中国人最朴素、最真挚的家国情怀。 这些年,中国在科研领域不断加大投入,搭建了一个又一个优质平台,目的就是让像曹原这样的人才,能在祖国的土地上安心搞研究,把自己的本领用在刀刃上,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从发现 “魔角超导效应” 到突破芯片技术,曹原用一篇篇论文、一项项成果,把 “根在中国” 这句话,深深镌刻在中国科技进步的历程中。 这样的选择比任何耀眼的奖项都更能打动人心,也更值得我们铭记。
“要是放他回中国,那将是美国科技界的巨大损失!”美国专家发出慨叹,原来竟是为了
史面的楚歌
2025-10-03 07:30:3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