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诚,浙江省青田县高市乡外村人。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是国民党的党政军首要人物之

齐都都督 2025-10-01 23:37:16

陈诚,浙江省青田县高市乡外村人。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是国民党的党政军首要人物之一。其军事集团是蒋介石嫡系部队的中坚力量。

陈1898年出生,世代务农,他幼年体弱多病。1912年,陈小学毕业后,他父亲考虑到家庭经济拮据,打算留他在家里经营小本生意,佐理家务,让其弟陈正修考中学。

但陈力图求学来改变自己处境,便自作主张,先在家温习功课一年,再瞒着父母,以出外做小买卖为名,步行100多里,到处州莲城书院投考,被省立第十一师范学校录取[。他父亲只好让他继续念书。

1917年,陈在浙江省立第十一师范学校第二期毕业。他独闯日本,希望投考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可是主考者看不上他,以他身材瘦小为借口,拒绝他报名。翌年,带着妻子嫁妆到杭州,插班考入省立体育学校,仅一个月就毕业。随后暂居杭州,准备另图深造。

陈父亲老友兼同乡杜志远将军当选国会议员,北上就职,途经杭州。陈即上门拜访,请求父执提携。杜志远看他找不到出路,又念他年轻,便带往北京。陈借一张处州中学毕业文凭,冒名顶替报考保定军官学校,因考试成绩差,身材矮小,不能录取。

1919年,经杜志远向陆军部军需司司长、主试官魏宗翰疏通,陈以备取生名义进入保定军官学校第八期炮科。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后,军校停办,他南下广州,在新建粤军第一师第三团服务,并加入中国国民党。1921年保定军官学校复课后,仍回校继续学业。

1922年6月,陈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炮科毕业,分配到浙江绍兴浙军第二旅第六团第三连当见习官。不久,补为少尉排长。邓演达奉孙中山命,到上海罗致军官,在广州大本营组建新军。陈在保定军校学习时,与邓演达有师生之谊;从老乡得到此消息后,即向团部请假,没有批准,便不顾军纪约束,径自跑到上海投奔邓演达。12月,随邓演达到广州。

邓演达在建国粤军第一师第三团担任团长,陈担任中尉副官,旋任上尉连长,担任孙中山大元帅府警卫。1924年5月,陈随孙出征西江,在肇庆与桂军冯葆初部作战中,胸部中弹,送入医院治理;粤军参谋长蒋介石适到肇庆,乘便赴医院慰问伤员,对陈抚慰有加。此为陈第一次认识蒋。

6月,黄埔军校正式成立,陈因征战骁勇,被孙点名送进这所军校进行重点培养。陈经黄埔军校教练部副主任邓演达、学生队副总队长严重援引,于9月调到军校任上尉特别官佐(即候差军官),担任教育副官之职。1925年,黄埔军校设炮兵科,因陈出身保定军校炮科,遂改任炮兵科教官,兼炮兵队区队长。

次年元旦,黄埔军校成立炮兵营,蒋任命陈为第一连连长。2月,参加第一次国民革命军东征,讨伐陈炯明。2月15日拂晓,蒋亲自在炮兵阵地上督战,攻击淡水城战斗开始[。陈炮兵连表现英勇。陈指挥炮兵猛轰,命中目标,摧毁城墙多处,教导第一团、第二团军兵组成奋勇队,随即从缺口冲击,攻下淡水城。东征初战告捷,陈炮兵连受到蒋赞许。

3月12日拂晓,陈炯明林虎部乘右翼东征军久战疲惫,大举反攻,于棉湖战役中与教导第一团激战。当时教导第一团以1,000余人兵力,独挡陈炯明军2万多人,情况十分险恶。蒋在指挥所督战,看到陈炯明部步步逼近,和苏联顾问鲍罗廷驱车赶到炮兵阵地,冲着炮兵连长着其架起炮来打。

陈右臂挂彩,亲自上炮台将炮瞄向陈炯明城垛指挥所,连开三炮命中陈炯明部大本营。在棉湖战役,陈险些阵亡。蒋在指挥所从观察镜里看到炮火轰散陈炯明军,使其四处奔逃,对鲍罗廷高兴地说:“这连长不错,打得准!”再次得到蒋赞赏。

5月底,东征军回师广州,陈刚步入军界,美称“三炮起家”。

6月,陈奉命参加平定桂军刘震寰部和滇军杨希闵部叛乱。6月13日,杨希闵部胡思舜旅败退增城,突然回师广州,反攻观音山。陈正率炮兵连在北校场出操,见事态危急,当机立断,命炮兵向滇军轰击,首发击胡思舜旅军旗,滇军四散奔逃;黄埔教导团闻警赶去,歼灭胡思舜旅。

9月,国民政府为统一广东,第二次东征彻底消灭陈炯明部。10月14日,在攻克天险惠州城战役中,陈亲率山炮一连(炮兵第一连),秘密推进到北门外不到500米,直接瞄准轰击,将敌侧防机枪火力点悉数摧毁,掩护登城部队攻克惠州,立下战功,获赏银500元。

由于陈在战役中展现的勇气与火炮射击技术让蒋印象深刻,后续蒋对陈也就更加器重。惠州城战役胜利后,蒋拨交给陈更多的苏援火炮,成立国民革命军炮兵第二营,下辖18门山炮,10月15日陈获任命为少校营长。

东征告一段落至北伐之间,陈同时兼任国民革命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训练部炮兵科中校科,1926年6月又升任第一补充师筹备处主任兼第三团团长。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北伐后,陈转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中校参谋,7月底转任第一补充师第三补充团团长。11月,第一补充师更改编制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师,第三补充团则编为第六十三团,陈仍该任团上校团长一职。

1927年1月,第二十一师进抵浙江衢州,担任中路军作战任务,在龙游、兰溪一带,与孙传芳、孟昭月部展开激战;2月中旬,退据杭州。孟昭月部喘定,复图反攻;陈率第六十三团在桐庐西北浪石埠过江,与孟昭月部3个师背水苦战战日,伤亡巨大。

后来陈带领一支特务队,在深夜突袭孟昭月部司令部。孟昭月部不知虚实,自相仓皇退走。第二十一师乘势追击,克服新登,继入杭州,浙江乃定。

北伐军分三路进攻江苏、安徽,第二十一师随东路军取淞沪,陈率第六十三团攻占吴江[1]:180。3月22日,乘夜攻克苏州。陈第六十三团出力最大。复下松江,在常熟东门外河下截击直鲁军毕庶澄轻重部队和军官教导团,俘获甚众[。

1927年4月,任第二十一师少将副师长。6月30日,升任为第二十一师师长。10月,被何应钦借故免职,后由严重保荐任军事委员会军政厅副厅长。

1928年3月,蒋任命陈为总司令部中将警卫司令,兼炮兵指挥官。8月,第一集团军整编为6个师,蒋任命陈为第十一师副师长。1929年3月,蒋桂战争爆发,陈协助师长率领部分部队;5月,蒋命令第十一师开往鄂北襄、樊等战略要地驻防。

不久,师长曹万顺因处事失当,被调任新编第一师师长,陈即升任师长。随后陈大量招揽使用黄埔学生,在11师中锐意改革,推行“人事公开、经济公开、意见公开”的“三大公开”的整军策略。

1930年4月,在中原大战中,陈任讨逆军第二军副军长,率领第十一师,首战马牧集,再战曲阜,三战济南,战功卓著。5月,中原大战爆发。蒋高度评价11师在中原大战中的战绩:“马牧集开战守之端,曲阜挽垂危之局,郑州结胜利之果。”陈也被誉为“勇敢神速,出奇制胜,力挫顽逆,居功甚伟”。

11师借中原大战胜利的机会,大量收编杂牌部队,迅速扩充为5个旅又5个团,实力几乎相当于1个军。

1930年8月,第十一师领到奖2万元,陈晋升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军长,仍兼第十一师师长。第十八军辖第十一师、第十四师及直属攻城旅,总兵力达4万余人。时年34岁,人以“童子军”相称。

中原大战结束后,蒋赏识陈军事才能,派往江西参加“围剿”中共革命根据地。因为陈从第十一师和第十八军起家,所以人们便将陈诚派系叫作“土木系”——十一为土,十八为木,第十一师和第十八军也就成为陈系统部队的基础,18军巅峰时期下辖多达8个师。

0 阅读:20

猜你喜欢

齐都都督

齐都都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