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为何认为:中国人打赢抗美援朝,最大的输家并不是美国,这场战争有一个赢家,两

萝花芳草林 2025-10-01 21:01:41

基辛格为何认为:中国人打赢抗美援朝,最大的输家并不是美国,这场战争有一个赢家,两个输家,其中一个国家比老美输得还惨,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抗美援朝战争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新中国面临的一场严峻考验。 当时朝鲜内战爆发,美国带着所谓“联合国军”介入战局,不顾中国一再警告,越过了三八线直逼鸭绿江边,甚至还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 刚刚诞生的新中国,面对世界头号强国,内部百废待兴,外部强敌压境,但最终毛主席和党中央以“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魄力,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 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和朝鲜人民军一起,经过两年零九个月的殊死搏斗,把美军打回了三八线以南,最终在1953年签署停战协定。 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立国之战,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牺牲,但也由此真正在世界上站立起来。 基辛格透过现象看本质,指出中国通过这场战争赢得了前所未有的战略主动。咱们以前被贴上“东亚病夫”的标签,这一仗彻底把它撕得粉碎。 志愿军将士用生命和鲜血向世界宣告:新中国再也不是那个任人欺侮的旧中国了。这一仗打出了国家的尊严,打出了民族的自信,让西方国家再也不敢小瞧咱们。 更重要的是,东北边境安全了,咱们赢得了进行经济建设所必需的和平环境。可以说,没有抗美援朝的胜利,后来咱们的改革开放和快速发展恐怕都会难得多。 美国当然算不上赢家。它投入了巨大的兵力物力,最后却不得不回到三八线,连美军司令官克拉克自己都说是“历史上签订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的第一位美国陆军司令官”。 但美国也不是输得最惨的,它至少保住了在韩国的军事存在,美韩同盟到现在还很牢固,军事工业也在战争中得到了升级。 要说输得最惨的,基辛格点出的是苏联。苏联当时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却在关键时刻耍了小聪明。 它既想借这场战争削弱中美,又不敢直接出兵参战,只提供了些装备,还都要中国花钱买,甚至严格控制贷款条件。这种精于算计、缺乏担当的做法,让“社会主义老大哥”的形象大打折扣。 更糟的是,苏联的做法在中苏关系中埋下了钉子,后来两国交恶,源头其实在这儿就能找到。 除了苏联,英国也被基辛格点名为另一个大输家。英国派兵参加了“联合国军”,本想借此巩固与美国的盟友关系,维护自己在亚洲的殖民利益,结果却啥也没捞着。 战争中的巨大军费开支严重拖累了英国本就吃紧的经济,其战后经济复苏受到严重影响,发展速度被美国、西德等国家甩开。 更让英国难受的是,它在亚洲的影响力进一步下降,殖民地独立运动风起云涌,“日不落帝国”的辉煌彻底成了过去式。 还有些意想不到的“受益者”,比如日本和台湾地区。日本靠着给美军生产军需物资,发了一笔“战争财”,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制造业能力大幅提升,为后来的经济奇迹打下了基础。 台湾的蒋介石政权则因为美国第七舰队介入台海而获得了喘息之机,稳住了阵脚,并与美国强化了军事同盟关系。这些情况,某种程度上也是这场战争带来的复杂副产品。 抗美援朝绝不只是战场上的一次较量,更是一场精神上的洗礼和战略上的转折。它让世界听到了中国的声音,看到了中国的力量,感受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意志。 咱们今天能享有和平发展的环境,能在国际社会上说话有分量,都跟当年那场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基辛格的分析之所以引人深思,就在于他跳出了简单的胜负观,而从历史的长河和国家战略的纵深来看待这场战争。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赢得尊重、赢得和平、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参考资料:基辛格晚年评价抗美援朝:苏联成了最大的输家,最大的赢家是中国——网易新闻

0 阅读:46
萝花芳草林

萝花芳草林

萝花芳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