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日本人腾弘原发明了二维码,但他认为这东西太简单懒得收取专利费,甚至他在20年后还认为二维码会在10年之内被淘汰,而这时二维码早已被中国人申请注册了。如果当时腾弘原放弃索取专利费,中国一年至少要给日本50亿元。 腾弘原其实叫原昌宏,1957年生于东京一个普通家庭。他大学读电子工程,1980年毕业后直接进日本电装公司工作。那时候电装是丰田子公司,主要做汽车零部件。他从基层干起,负责条码扫描器和光学字符识别设备开发。工厂里条码容量小,工人得反复扫多个标签,效率低。他注意到这个问题,就开始琢磨怎么改进。1980年代末,汽车生产多样化,零部件追踪更复杂,他领导两人小团队,针对制造业需求搞新编码系统。灵感来自围棋棋盘的黑白格子,他觉得这布局能存更多数据。经过一年半测试,他调整位置检测图案比例,确保扫描仪从任何角度快速识别。团队在车间试原型,确认读取速度比旧条码快10倍,还加纠错功能防污损。 1994年,原昌宏完成二维码开发,主要解决汽车零部件管理痛点。传统条码只能存有限字符,不够用。他创建二维矩阵码,能装数千字符,包括汉字和字母。开发时,他用围棋棋盘图案,在实验室改设计,确保三个角检测模块比例1:1:3:1:1,避免误认。测试中,他让同事从不同方向扫,速度提升明显。公司推出后,他和高层商量专利。他觉得技术简单,就格子加规则,不值得收钱。公司同意公开规范,让全球免费用。这决定让二维码快速传播,但日本没赚专利费。2014年,他接受采访,重申二维码10年内会消失,认为潜力有限。那时,中国已大量申请专利,2015年占全球60%以上,2016年授权70%,2017年全球第一。中国企业加加密防伪,优化体验,许多核心专利在中国手里。如果他当初收费,按每笔交易微比例,中国每年至少付日本50亿元。2019年,支付宝微信交易数百亿笔,这笔钱省下来,中国还能自己创新。 二维码传入中国后,从2002年起用于防伪和物流。起初没大动静,2005年智能手机普及,才开始冒头。2006年中国移动推手机二维码,用户扫码下载信息。真正爆发是2011年微信上线扫一扫,加好友看公众号方便。2013年支付宝搞扫码支付,从街边摊到超市,全靠它。2016年人民银行出条码支付规范,标准化推进。2017年银联报告说二维码成移动支付主力,交易规模大增。疫情时,健康码靠二维码,用户扫屏显示状态,提高追踪效率。2021年中国二维码市场超3500亿元,覆盖门禁车票挂号等领域。原昌宏不后悔放弃专利,他说自己是工程师不是商人。二维码全球用虽让日本少收益,但推动共享。他继续在公司干,偶尔谈发明经历。 二维码这事儿,你怎么看?发明人放手让它免费,结果中国玩得风生水起。要是收专利费,会不会不一样?欢迎评论分享想法。
1994年日本人腾弘原发明了二维码,但他认为这东西太简单懒得收取专利费,甚至他在
文山聊武器
2025-10-01 16:45:2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