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子大到没边了!”近日,湖北宜昌,8岁女孩只因没写作业被妈妈说句“不要你了”,竟摔门离家出走,白天捡塑料瓶换面包填肚子,晚上蜷在楼道角落过夜,直到物业巡查发现报警,妈妈见到孩子时哭得直不起腰。 “我真的不要回家了吗?”这是一个8岁女孩在心里默念过无数遍的问题。 这名小学生因为没写作业,被母亲情绪激动地说了句“不要你了”。原本只是大人一时气话,却让孩子当真,转身摔门离家,孤身在外漂泊了两天。 小小年纪的孩子,其实对父母的爱有着极强的依赖感,平日里父母的一句话、一个表情,都可能在她心里放大无数倍。大人认为的随口一说,孩子可能当作了最真实的威胁。 所以那晚她没敢回家,在小区里转了几圈,最后找到一个楼道角落,缩成一团过夜。 第二天饿得受不了了,就去街上捡塑料瓶,拿去小卖部换了几块钱,买了最便宜的面包。看似天真的举动,却有一种令人窒息的心酸。 在外漂泊的两天,她既害怕又倔强,怕遇到坏人,不敢走远,却也固执地不肯回家。有人问她是不是走丢了,她摇头装作没事,其实心里充满恐慌。 其实孩子对母亲那句话的理解很直接:既然不要自己了,那就不要再回家。直到物业巡查时,发现楼道里蜷缩着一个孩子,这才引起了注意。报警后,民警带着孩子联系到家人。当母亲赶到时,看到孩子安然无恙,整个人崩溃大哭。 这件事让不少人感到后怕:要是孩子遇到坏人呢?要是走到危险的地方呢?这样的后果根本不敢想。一个看似普通的家庭教育插曲,差点演变成一场无法挽回的悲剧。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孩子在6到10岁之间,正是自我认知和安全感建立的重要时期。父母的态度和语言,几乎决定了他们对世界的理解方式。如果经常被否定、被威胁,他们可能会产生深深的不安感,甚至出现极端行为。 而且父母说话时常常不经意带有情绪,尤其在焦虑和愤怒时,更容易说出伤人的话。但孩子却没有大人的分辨能力。对于他们来说,父母就是天,就是最重要的依靠。当这份依靠突然崩塌时,他们唯一能想到的就是逃离。 社会上类似的案例并不少见,有的孩子因为一句话选择离家,有的甚至走向更危险的极端。每一次新闻的背后,都在提醒父母:教育不能只靠情绪发泄,更不能把气话当作惩罚方式。 在这起事件中,幸运的是孩子被及时发现,最终平安回家。但换个角度想,如果没有物业巡查,如果没有人注意到,她可能会在外流浪更久,甚至遭遇意外。那时候,再多的后悔和眼泪都换不回来。 信息来源: 鲁网丨与家长争吵后八岁女孩离家出走,在楼道过夜、饿了就卖废品换吃的,警民协力寻回后母亲嚎啕大哭 文丨小王 编辑丨史叔
“没苦硬吃?”近日,重庆长寿,丈夫每个月给妻子一万五,要求很简单,让她把孩子带好
【194评论】【8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