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琳回应艾玛沃特森
罗琳回应艾玛这个操作,可能不会遏制欧美的政治正确极化风潮,反而更是火上浇油,因为这个事反而体现了一点,“打拳要趁早”。
罗琳洋洋洒洒写了一大堆,却回避了她和艾玛反目最关键的一个问题,“觉醒”的边界在哪。
这个问题在国内有一个现成的案例,那就是“出走”叙事。
前两年有部电影,叫出走的决心,讲述女性离开家庭寻找自我的,拿下过亿票房外加多个提名,连带电影原型都去戛纳走了红毯,名利双收。
于是问题来了,你怎么看待出走叙事?
太对了,人就应该活出自我
很好,于是问题来了
那今天一个男生觉得彩礼高不想结婚,拿着彩礼去旅游,也找寻自我,也出走
你支持吗?反对声一下就多起来了对不对?
这还没完,前段时间,有人又进一步发展了这个思潮,你不是要出走吗?那你既然你要出走,我也要出走,干脆大家都出走,都不被家庭束缚,都活出自我,不要辛苦工作钱却给别人花,也就是前两天刷屏全网的某工思维。彻底放下责任,请问你支持吗?
很多人立马就反对了,都出走了,谁来干活呢?
这其实是很有意思的一个问题
从逻辑上来说,以上三者没有本质区别,都是追寻自我的“出走”叙事
但从舆论反馈来看,你会明显的看到
第一波宣传女性出走的,能拍电影上综艺当明星
第二波男性出走,有反对声,至少能上新闻
等第三波全民出走的风潮起来时,反对声浪大量出现。
所以出走叙事的边界在那?什么时候被赞扬,什么时候会被反对?
一个人出走要拍电影赞扬,全民出走要批评,那一半呢?三分之一呢?五分之一呢?
理解这个你才能真正理解罗琳和艾玛的恩怨情仇,其实她们和罗琳没有差异,都是“觉醒”叙事
罗琳是第一波,认为女性不被定义
艾玛她们是第二波,认为所有人都不被定义
有人说所有人都不被定义很荒诞,难道男性可以进女厕所吗?
那当年喊女性不被定义,去男厕所的那群人荒不荒诞呢?
你出走,我不能出走吗?你不被定义,那我能不能被定义呢?
当年英国文坛的保守派们批评罗琳
哈利波特已经是历史名著级的文艺作品,影响甚至象征了至少两代人的文化生活。你没有必要如此媚俗地一再讨好白左观点。
这个发言体面不体面,精确不精确?那罗琳她们怎么看待的呢?
老登一边去
你觉得当年保守派是老登,现在艾玛她们觉得你罗琳是老登,很合理啊
年少的时候我无法理解思潮激化,后来看大明王朝我理解了,哪怕一个屋子,饭还是要分锅吃的
思潮是同一个思潮,但人不是一个人,老一代的利益未必是新一代的。
对于新一代来说,你弄个出走叙事,又拍电影又上综艺名利双收
我如果不更激进,怎么拿奖?我不整更大的活,我的进步性在哪?
如果只是复读你的观点,我的人生意义在哪?
这可是人类终极问题
所以有人说艾玛闭嘴就行,这不太可能,
罗琳说艾玛衣食无忧不懂事,只说对了一半,恰恰是因为她衣食无忧,所以她一定会这么做
对于衣食无忧的人来说,精神需求真的是刚需
这一点看空姐裙装事件就明白了,上世纪保守思潮当道,不穿裙子是主流,于是女性争取比基尼超短裙的自由,她们认为不让穿裙子是束缚。那现在可以随便穿,是不是就完事了呢?不,新一代女性认为,现在穿裙子是束缚,所以要举报穿裙子的空姐和航空公司,对,她们是发自真诚的认为这么干是对的,并且是必须这么干。
你说这是你们女性前辈争取来的,别来回折腾了
不,她们不会同意的
在她们看来,出现在她们出生之前的,都是老旧的,封建的事物,必须要打破
她们的人生意义就是推翻上一代的压迫,弄一个新的
但关键也就在这里,你会发现同样是掀翻上一代的“觉醒”叙事,艾玛这一波是有困境的
第一个觉醒,第一个出走的往往能吃到最肥的螃蟹
后面的人要想吃到肉,必须要整出更激进的活,这不但意味着风险的增加,也意味着反对者的增加,
也就是越到后面,越要上强度,但强度越大,也意味着,保守思潮重获人心,新循环的到来。
对于艾玛这一代,不激进,当前出不了头,太激进,未来掉不了头。
罗琳当然是明白这个问题的,所以她要真想解决问题,不如阐述一下“觉醒”的边界在哪,江湖事江湖了。
现在和艾玛恩怨对狙,爽是爽了,但对于稍微了解一点的来说,结论可能还是
打拳要趁早
如果要打,必须第一时间火力全开,在思潮开荒期吃到最多的红利,越到后面,内卷越严重,风险也越大。
罗琳割席一下老登文学就可以满堂彩,艾玛她们要上位就得搞什么激女主义背刺恩师的大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