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中国第一代核潜艇进行极限深潜试验,为确保万无一失,所有人被要求撤离潜

自由的吹海风 2025-09-30 21:31:32

1988年,中国第一代核潜艇进行极限深潜试验,为确保万无一失,所有人被要求撤离潜艇,但64岁的总设计师黄旭华却突然决定:“我要亲自下去,对这条艇和艇上170名同志负责!” 这艘潜艇,是他和同事们奋斗了三十年的心血。 而这三十年,他不仅献给了国家,也彻底从一个大家庭里“蒸发”了。 1958年,一纸绝密的调令,将黄旭华从上海召至北京,参与国之重器——核潜艇的研制。 临走前,他只对家人说单位有工作调动,要去北京出趟差。 他自己也没想到,这趟“差”,一出就是整整三十年。 在这三十年里,他仿佛人间蒸发,与家里断绝了所有联系。 父亲去世,他没能回家送终。 二哥病故,他也没能见上最后一面。 家里的兄弟姐妹对他怨声载道,认为他是个无情无义的不孝子,连一封信都不往家里寄。 但黄旭华的母亲却不这么想。 她了解自己的儿子,她坚信,儿子这么做,一定有他的苦衷。 于是,这位母亲就在家里默默地等待,一年又一年,从中年等到了白发苍苍。 直到1987年,一篇名为《赫赫而无名的人生》的文章,才首次披露了中国核潜艇总设计师的惊天故事。 家里人看到文章,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黄旭华这三十年,是在为国家干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误会终于解开,但由于工作性质,黄旭华依然没法回家。 机会终于在1988年到来。 黄旭华随核潜艇到南海进行深潜试验,试验成功后,他获准顺道回一趟广东老家。 当这位头发花白的甲子老人,站在家门口时,一位95岁的老母亲颤颤巍巍地走了出来。 三十年未见,儿子已从风华正茂的青年,变成了满脸沧桑的老人。 母子二人四目相对,千言万语涌上心头,却哽咽到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离家三十载,黄旭华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却唯独将一份深深的愧疚,留给了自己的家人。 正是因为有无数像黄旭华这样,甘愿隐姓埋名、为国铸剑的无名英雄,才有了我们今天强大的国防和安宁的生活。 【消息源自:《“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花甲痴翁 直探龙宫》2020-01-10 央视网】

0 阅读:37

猜你喜欢

自由的吹海风

自由的吹海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