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疼了才知道哭,立陶宛被中国冷落三年,终于绷不住低头求饶了
立陶宛本来跟中国关系凑合,2019年农产品出口还涨三成,三文鱼乳制品卖得火热。说白了,中国市场对他们是块肥肉,占总出口不到1%,但对某些行业是命根子。
2021年5月,希莫尼特政府拍板,批准台湾在维尔纽斯设代表处,用“台湾”名头,不带“台北”前缀。这步棋看着硬气,实际把自家推下悬崖。
11月,中国召回大使,把关系降到代办级。海关直接卡货,立陶宛出口到中国12月暴跌80%,2022年1到10月还剩原先两成。
木制品、饲料、激光设备首当其冲,激光行业对华出口占三成,订单全黄。企业叫苦,商会数据说60多家公司卡壳,货物在港口烂掉。
立陶宛央行估,2022年GDP少长0.1到0.5个百分点,2023年0.3到1.3。实际影响小点,因为贸易基数低,但供应链遭殃,大陆集团斯凯孚这些跨国公司暂停合作,间接打企业一闷棍。
这事不光贸易,外交上也吃亏。
中国阻立陶宛进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欧盟虽帮腔,但进展慢。立陶宛转头找台湾补窟窿,2022年签投资协议,台湾扔了2亿美元搞半导体,另1亿基金贷项目。
但钱到账慢,实际拉动GDP才0.1个百分点,远抵不了损失。 三年下来,总贸易逆差多5亿欧元,失业率从7%窜到9%以上。
港口吞吐量降25%,克莱佩达空泊位60%,邻国波兰拉脱维亚抢生意,卡车队全绕道。
希莫尼特政府嘴硬,主权优先,欧盟援助1.3亿欧元救急,但杯水车薪。2022年,欧盟告中国到WTO,指责歧视贸易,中国海关用植物检借口禁酒牛肉奶制品泥炭。
谈判拖着,立陶宛出口商库存爆仓,乳制品价格崩,农场主卖本地赔本。 2023年冬,经济报告出炉,对华出口剩2019年一成,企业倒闭潮起。
工会抗议,外贸协会游说调整政策,但内阁不动摇。激光厂减产,工程师闲置,进口胺化合物从中国砍69%,成本涨。
这三年,立陶宛尝到小国外交的苦头。冒险博关注,换来实打实损失。欧盟反胁迫工具提案虽出,但执行难,中国二次制裁警告跨国企业,德国商会求和,立陶宛夹中间两头不讨好。
贸易多元化喊得响,实际转向印太市场慢,台湾投资虽来,但规模小,填不了坑。
2024年初,街头抗议多,企业主工会联手压政府。议会辩论热,希莫尼特列欧盟计划,但反对党甩数据,贸易赤字超30亿欧元。
邻国中东欧国家照样在中国市场分羹,匈牙利塞尔维亚签协议建厂,立陶宛眼巴巴看着。
中国立场稳,互惠原则不让步。立陶宛企业内部翻天,农场主商会求变,但政策拖到选举。失业潮推高民怨,2024年选战焦点就是经济。
希莫尼特决策,让国家掉队,国际上小国外交教科书添一笔:算账前别冲动。这波操作没捞到外交红利,反倒丢饭碗,出口断崖,GDP拖后腿,教训够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