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王世襄和袁荃猷结婚。婚后,王世襄发现妻子除了会剥蒜,其他家务活一概不

三色堇芳草湾 2025-09-30 18:33:36

1945年,王世襄和袁荃猷结婚。婚后,王世襄发现妻子除了会剥蒜,其他家务活一概不会。一次,她把一颗葱层层剥光,剥完发现什么都没有,于是埋怨老王:“你是不是不会买葱,为什么葱里什么东西都没有?” 老王当时哪懂什么“撩妹”,只晓得把柿子吸溜得干干净净,像给柿子做了个“全麻手术”。袁荃猷看得发呆,心里咯噔一下:这男人,手稳、心细,将来肯定能把画论里的线条也剥得这么干净。于是论文没写完,芳心先交了卷。 可把姑娘娶回家才发现,袁大小姐的“生活技能”只剩一张嘴:蒜瓣她能剥成莲花,葱却剥成光杆司令;炒个鸡蛋,蛋壳比蛋液先进锅;煮个粥,锅底比锅巴还厚。老王哭笑不得,只能把厨房当实验室,一边写《中国古代漆工史》,一边顺手把柴米油盐写进批注:葱,外层虽老,却护得内芯水嫩;人,也一样。 人家夫妻吵架为钱为娃,他俩吵架为一颗葱。老王把剥光的葱拿笔标注“此葱为元代剔红技法,层层剔去,不见胎骨”,袁荃猷气得拿葱须甩他:“你咋不把你那堆明式家具也拆了看胎骨?”吵完老王照逛他的东四牌楼,淘一只缺耳朵的宣德炉;袁小姐抱琴去北海,弹《平沙落雁》把雁都弹饿了。傍晚俩人又碰头,一个提炉,一个抱琴,炉里炖着葱爆羊肉,琴弦飘着葱花味——日子就这么歪打正着。 其实袁荃猷不是懒,是“笨”得纯粹。小时候家里七个厨子,她连热水壶都没提过;大学又赶上抗战,天天躲空袭,书本以外皆浮云。老王偏就稀罕这股“笨”:她不会和面,却能把《芥子园画谱》原大临摹得毫厘不爽;她分不清生抽老抽,却能一眼认出宋锦与明锦的经纬差异。老王常说:“我家这位,眼里有唐宋,手里没葱姜,可没葱姜的饭我能做,没唐宋的眼谁借我?” 后来他们搬进芳嘉园的小四合院,满屋子黄花梨、鸡翅木,缝隙里全是葱花味。朋友来蹭饭,老王亲自下厨,袁荃猷负责陪聊,话题从敦煌壁画跳到京剧板眼,再到“如何优雅地剥一颗完整的柚子”。人家夸女主人“上得厅堂”,老王在厨房探头:“她只负责厅堂,厨房是我厅堂。”满屋大笑,葱花也跟着蹦。 有一年冬天,老王发高烧,袁荃猷第一次下厨房煮粥。她记得老王说“水开下米”,却忘了问“下多少”,整袋米倒进去,熬成一大锅“梁木粥”。老王捧着碗,边喝边咳嗽:“这粥……有明代家具的气魄。”袁荃猷眼泪汪汪:“你别死,死了我就去剥葱,剥到世界末日。”老王笑出鼻涕泡:“那我得先写本书——《如何靠一颗葱把老婆骗一生》。 再后来,老王出了大名气,总有人问他:“您收藏那么多国宝,哪件最珍贵?”老王指了指正在院子里晒太阳的袁荃猷:“那件会喘气的,剥蒜剥葱剥我一辈子。” 故事讲到这儿,有人酸:“还不是因为王世襄能挣钱,请得起保姆!”我偏要抬杠:抗战最苦那几年,他们靠卖陪嫁首饰换米,老王依旧把葱叶切成翠丝,给袁荃猷拌面。葱还是那根葱,人还是那个人,穷富只是火候,真滋味是俩人愿意一起下这口锅。 所以别再吐槽“不会剥葱就不配结婚”,人家把日子过成对联:上联“你负责唐宋元明清”,下联“我负责葱姜蒜油盐”,横批——“爱吃不吃”。葱里本来就没东西,有东西的是两个人愿意把平淡剥开,还愿意把光杆司令一样的彼此,当成宝贝。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106

猜你喜欢

三色堇芳草湾

三色堇芳草湾

三色堇芳草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