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找爸妈当旅游搭子吗#?】#带爸妈旅游成身心疲惫的修行#国庆假期,你选好

大皖新闻 2025-09-30 16:22:00

【#你会找爸妈当旅游搭子吗#?】#带爸妈旅游成身心疲惫的修行# 国庆假期,你选好旅游搭子了吗?

社交平台上,“带爸妈旅游”的话题引发热议。有人分享与爸妈一起旅游的矛盾,有人感叹和爸妈旅行是互相“较劲”,还有人总结“千万不要跟爸妈一起旅游”……本该休闲与陪伴两不误,为何“亲子游”常常不尽如人意?

“扫兴”的反馈令人无奈。放假前兴冲冲规划旅行,转头被爸妈一句“去哪都行”噎住半句话;好不容易订好网红民宿,刚进门就被吐槽“还没家里舒服”;想带爸妈尝遍当地美食,结果被评价“不如我做的好吃”……明明想陪爸妈看看世界,最后却变成一场“身心俱疲的修行”。

作息差异的客观存在。两代人之间时间观念的差异,造成了旅游时不同频、不同步。比如,子女多睡一会,爸妈就会催促“来旅游不是来睡觉的”;到了景点,年轻人拍照要找角度、调滤镜,爸妈却总催“快点拍,别耽误赶路”。结果是爸妈对子女的“慢节奏”不满,而年轻人则因为爸妈的“早”和“赶”而疲于奔命。

消费理念差异较大。相较于年轻人旅游信奉“该花就花”,爸妈的消费观则是“能省就省”。比如,看到酒店价格就念叨“这钱够在家半个月的开销”,宁愿走半小时路也不肯花点钱坐景区摆渡车,连买瓶矿泉水都要货比三家……

尽管困难不少,但“带爸妈旅游”的话题每逢假期就被讨论,说明年轻一代为解开代际关系中的那些“疙瘩”,正实实在在地努力着。通过网上的分享讨论,年轻人找到了一种更加幽默诙谐的表达方式,将与爸妈的情绪化对抗,转化为一笑了之的旅游趣事,并在过程中寻得理解、互相治愈。

这样的分享讨论,也让不少人开始反思:自己在做行程规划时,是不是更多考虑自身需要,忽视了爸妈的兴趣爱好?当年轻人不再将旅游不够尽兴的原因归结于爸妈,而是先从自身找不足,这就是一种成长和进步。

不少年轻人也意识到,与爸妈旅游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来自消费观念的分歧。爸妈辛辛苦苦了一辈子,深知子女赚钱不易,对花出去的每一分钱都思量再三;年轻一代主打一个“没苦不硬吃”,只要爸妈玩得开心,这钱花得就有价值。截然不同的成长环境和生活背景,让两代人在互相为对方着想的同时,却遇到了交流上的梗阻,常常导致父母不满子女“大手大脚”,子女觉得父母没有理解自己的孝心。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到相处之道。

多一些“彼此看见”的双向体谅。

长辈忙碌了大半辈子,难得有一次放松的机会,自然想抓紧时间多看看、多走走,满足“不虚此行”的心愿。而身处快节奏工作中的年轻人,更多将旅游当作一种调节阀,“睡到自然醒”“累了就歇歇”是他们追求的松弛感。

对此,爸妈们不妨尝试去读懂年轻人的心声,年轻人也应该理解爸妈的深层希冀。在此基础上,共同创造出更多温馨美好的体验。比如,年轻人或许会注意到,跟着爸妈早起能够避开高峰时段,出游的体验感直接“拉满”。

搭建更直接的沟通渠道。

年轻人以为自己在迁就爸妈,但面对作息时间、饮食偏好、游玩兴趣上的不同,爸妈可能也在迁就自己。在跨代旅游这件事上,双方都希望带给彼此积极的情绪价值,却往往因为“我以为你会懂”的误解,导致这种双向奔赴受到隔阻。

对爸妈来说,他们把旅游的“总设计权”交给子女,是出于一种信赖。年轻人不妨充分考虑爸妈的需求,耐心沟通出行路线、用餐模式、景点选择等细节,对可能存在的分歧做出预判并制定备选方案,便可以“把话说开”。

用“你真棒”代替“泼冷水”。

亲子关系缺少的不是爱,而是彼此都认同的表达方式。当爸妈觉得这次旅行安排挺不错,不妨适时给子女的规划“点个赞”,让子女感受到被认可的成就感;如果爸妈对旅途中的新事物不适应,子女亦不妨给予足够的耐心和鼓励,帮助爸妈实现与自己的同频。

从“父母在,不远游”到“父母在,共远游”,变化的是时代,不变的是那份爱与孝心。这个假期,带爸妈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吧,相信他们会是你最好的旅游搭子!

0 阅读:0
大皖新闻

大皖新闻

真相·真情·真理